第一四零章 淮安保卫战(二)
因为胜保那时候主要任务就是剿灭捻军,一旦回去丁忧,这个职位就空出来,那批军队也没人统领,所以朝廷就升袁甲三当钦差大臣,并以实授漕运总督的身份督办军务,统领胜保留下的那支绿营部队,继续进行剿捻大业。
袁甲三倒也有些才能,督办军务后进军安徽,连战连捷,一直把凤阳给打了下来,让捻军一蹶不振,但也正因为如此,当太平军忽然兵围淮安的时候,他并不在淮安,而是在围剿捻军固守的定远县,等他得到消息,准备回军救援的时候,却又被张乐行跟吴如孝的大部捻军围困,轻易脱不开身。
之后,精武军占领淮安,又截留漕银的时候,他才刚刚脱困回到凤阳,所以按说截留漕银的事情跟他无关才对。
所以这一次,他对攻打淮安的心思最重,他早就下定决心。要不惜一切代价争夺头功,让清廷认识到他的能力,让朝廷重新重用他,因此这次攻打淮安城的差事,他是最上心,不停的向僧格林沁毛遂自荐,而僧格林沁也就顺水推舟,让他去打头阵。
攻城命令既然下了,还是由袁甲三全权做主,所以袁甲三就急忙升帐议事。但在正式升帐之前,他先把自己的两个儿子叫到身边。
看到两个儿子进来后,袁甲三微微点了点头,然后郑重的道:“筱午(袁甲三长子袁保恒的字),笃臣(袁甲三次子袁保庆的字),为父这次叫你们来,你们知道是什么事情么?”
袁保恒跟袁保庆互相看了一眼,然后身为长子的袁保恒就抱拳道:“父亲,莫非是为攻打淮安城的事情?”
“正是。”袁甲三点点头。“僧格林沁大人已经任命我为攻城的先锋统领,全权统领攻城事务,不日就要进行攻城作战了。”
“恭喜父亲大人!”袁保恒立刻抱拳道,“儿臣必将奋勇争先。为父亲大人分忧。”
袁甲三没回话,只是看了看次子袁保庆:“笃臣,你怎么看?”
“回父亲大人的话。”袁保庆顿了顿,“您的意思莫非是要让我们保存实力?”
“也对也不对。”袁甲三笑着摇摇头。看了看长子跟次子后,这才继续道,“知道为父为什么这次要拼命争夺这个吃力不讨好的先锋官么?”
“这……”这次就连袁保恒也反应过来。知道对方并不是真的问自己意见,而是要自说自话,于是立刻道,“儿臣愚钝,还请父亲大人明示。”
“我为的是我们袁家。”袁甲三叹了口气,“不管是当初的淮安城被发匪围困,还是后来被精武军,哦,被短毛军占领并截留漕银,虽然为父当时都在外面,但这层干系是脱不了的。而清廷吃了这么大一个亏,皇帝还毛躁的把短毛逼反,事后不找个替罪羊出气,肯定是不行的。找来找去,能找谁撒气呢?自然是我。”
顿了顿,袁甲三继续道:“我袁家之所以能有如今的一切,跟朝廷的恩宠是离不开的,一旦朝廷现在下令把我革职查办,那我们之前辛苦经营的一切就化为乌有,而且照这个态势,我们以后也很难有机会起复了。
所以说,这次攻打淮安城,就是一个机会,一个重新向朝廷证明自己的机会!只要我们打好这场仗,哪怕打不下淮安城呢,只要我们表示了我们的决心,做出了态度,让朝廷看到了,那就是成功!因此,能不能打下淮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出尽全力,哪怕血流漂杵,也在所不惜,我说的这些,你们能明白么?”
“明白了。”袁保恒道,“父亲大人的意思,是这一次我们要拼老本,哪怕都拼光了,只要让朝廷看到我们敢于作战的决心,觉得我们够忠心,还有用,就算是成功?”
“没错。”袁甲三欣慰的对长子点点头,“不过,就算是拼命,也不能乱拼。这次作战,我决定让你跟笃臣统领我们在凤阳招募的新军,再配合谷山(马新贻)的兵马去当督战队,先让雨三(苗沛霖)的部队打头,等拼光了雨三的部队,再让别人去打。最后只要你们那支五千人的新军没事儿,我们袁家就没事儿,就还有东山再起之力。”
“这,父亲大人。”袁保恒忽然道,“苗沛霖不是个肯吃亏的主,他乐意打头么?”
“不乐意也没办法。”袁甲三冷冷一笑,“苗沛霖为人反复,有狼子野心,留不得。以前是没办法,毕竟他的兵马还有用,现在么,也顾不得了。我已经跟僧格林沁要了一只三千人的骑兵,到时候这支骑兵也会配合你们当督战队。如今大军云集,苗沛霖就算不乐意,也不得不干,到时候就借助这淮安城,把苗沛霖的兵马消耗干净。”
“这个,父亲大人。”袁保恒忽然问,“淮安是大城,难道就只有我们一部兵马攻城么?没别人了?不是我说,要靠我们这点人,根本不够看。”
“当然有。”袁甲三道,“这次进攻,我是先锋官总统制。除了我们的本部兵马外,还有郑魁士的兵马、多伦阿的兵马以及魁玉的兵马。不过他们不跟我们一起,是各自负责一个门。我们主攻西门,郑魁士打南门,多伦阿与魁玉攻北,留下东门给短毛。另外,之前的攻城器械,比如那些云梯,也会给我们用,火器营也会发炮助战。嗯,还有什么要问的么?”
“这样一来,我们就有超过十万兵马。”袁保恒点点头,“如果肯下死命,未尝不能攻下淮安城。不过,真的必须要用蚁附攻城这一招么?其实挖掘地道也不错啊。”
“太慢,而且不够惨烈。”袁甲三摇摇头,“我们就是要打出一股惨烈的气势,就是要给别人看。给朝廷看。所以,你们把新军当督战队,放手去打去杀就行,任何后退的官兵。不管是谁的兵马,都给我杀!总之只要我们打的够坚决,只要你们的新军能保住,不管我们杀了多少人。不管我们能不能拿下淮安城,一切都不是问题!”
内部商议妥当之后,稍后的军议自然就是另外一番样子。那时候的袁甲三变身豪迈帝,满嘴的慷慨激昂,还强迫其他将领下军令状,总之一副不拿下淮安誓不罢休的样子。
的确正如袁甲三所说,其他人都不太乐意打攻城战,特别是苗沛霖,不过这时候大军云集,他们根本没有反叛的机会,所以只能咬着牙听命。
就这样,两天以后,清军大兵云集,苗沛霖的三万部队全部换装一新,拿着崭新的兵器,穿着崭新的衣服,吃着新蒸的米饭,就等着第三天的强攻作战!
“总寨主。”苗军部将王金魁趁着吃饭的空,俏俏对苗沛霖道,“姓袁的那老小子不安好心啊,让我们打头阵,这是要害死我们啊。”
“我能不知道么?”苗沛霖看了他一眼,“不过现在说这些都晚了,你没看后面的骑兵跟火器营么?信不信,如果我们不卖力,这些人肯定会下毒手!”
“那怎么办?”王金魁急道,“总不能真让兄弟们去送死吧?你看淮安城那城防,那可是大城,而且精武军也不是好惹的,我们去这是送死啊。”
“先打打看吧。”苗沛霖皱了皱眉,“你先把咱们的自家的亲信兄弟放到最后,把那些平日里不怎么听话的放到前面,然后先打一打,等死一些人,想必也就够了。”
“那得死多少?”
“哎,不死个一两千,这次恐怕是交代不过去。”苗沛霖叹了口气,“哼,等走过这一遭,以后咱们再跟他算总账。”
“这,好吧。”王金魁咬牙道,“我明白了!哼,姓袁的,老子早晚不放过他!”
……
清军这么大的动作,城头上的精武军不可能看不到,实际上早在清军各个营寨开始骚动的时候,王三武就得到了消息,并且他还判断出对方这是忍不住,要开始攻城了。
“哼哼,终于忍不住了吧!”在城头用望远镜仔细观察的王三武咧嘴一笑,“来吧,来吧,来的越多越好,就让这淮安城,成为你们的坟墓!”
说完,王三武放下望远镜,对身边的参谋长道:“命令全军加强戒备,再征召三万民夫备用,告诉他们,不日将有大战,让他们都给我精神点!”
“是,师长大人。”参谋长点点头,“不过,要不要给大帅打个电话求援?看清军这个情况,估计动静不小,万一……”
“没有万一!”王三武一挥手,“现在先不着急求援,要不然,万一对方只是虚晃一枪,根本没来攻打我们怎么办?还是等对方真的打过来再说。而且,要不要求援,也要看他们的攻击力度,如果是不疼不痒的骚扰,那就没必要理会,我们自己就处理了,如果是真的大打,那时候再报告不迟。”
“明白了。”参谋长一敬礼,“卑职这就去办!”
等自己的参谋长离开,王三武继续拿起望远镜仔细的观察,口中还不断念叨:“来吧,来吧,都来吧,建功立业,就在今朝!”
……
就这样,在第三天的时候。清军终于大举出动,开始了真正的攻城作战!
攻城的第一天,天空万里无云,攻打西门的先锋军苗沛霖所部也都早早的养精蓄锐,在离开护城河还有一里地的地方集结待命。
再然后,苗军身后忽然跑出大量衣衫褴褛的民夫,他们在身后清军的逼迫下,或者抬着覆盖棉被的大木盾,或者扛着沙袋,或者拿着铁锹。发一声喊,快步向护城河冲去。
这些人一看就是强拉来的民夫,他们的作用,就是要先把护城河给填了,要不然根本就无法靠近淮安城。
这些民夫数量众多,一眼望去乌压压一片,光在西门这里,就起码超过两万人。
而在这些西门的民夫开始用沙袋填河的时候,南门北门也一起涌出大量民夫。他们拿的东西跟西门外的民夫相同,都是要填平护城河,为大军铺平道路。
三个门,总共有超过六万人的民夫。如果放着不管,他们很快就会把护城河填满,但如果要打他们,先不说于心不忍的问题。光弹药消耗就不是个小数目。
“卑鄙!”看到这个情况,城头上的王三武握拳砸了一下城头,“居然用老百姓打头。清妖真是死性不改!真是不把我们汉人当人!”
“师长,现在怎么办?”身边的参谋长立刻急道,“不能这么干看着,在这样下去,护城河迟早要被填平的。要不要开炮?”
“不必!”王三武放下望远镜,又眯了眯眼,“看他们的样子,这规模不小,炮弹要省着用,步枪也不要开。这样,咱们不是还有不少抬枪土炮么?不是还有不少弓箭么?先用那些!我们的精锐步兵团先不要动,先让民兵动手。
对了,那冯子才投奔我们也有些日子了,连大帅也对他青眼有加,这次就让他放手去干,让他的兵马负责这西门的防守,我倒是要看看他到底是不是大帅说的那么威风!”
“这个,合适么?”参谋长顿了顿,“冯子才是原先的淮安守军,虽说后来听了劝说,投奔了我们,但总归是清军投效过来的,忠诚心还有待考验,如果真让他放手指挥西门,万一他打开城门……”
“放心,城门都在我们精武军手中,他那些兵马根本就靠近不了,何况这里也不光有冯子才的部队,还有我们的精武军的民兵部队看着呢,他要是敢乱来,绝对没有好下场。”王三武道,“这次就当给他一个机会,看看他是不是真的投靠我们,如果是,一切都好说,如果不是,立斩不饶!到时候,大帅也没法说我什么了。”
“那万一他一开始听命令,后来等我们跟清军激战的时候再反水,那怎么办?”参谋长又道。
“淮安城又不是只有外城这一道城墙。”王三武淡淡的道,“看样子,清狗这是来真的了,以他们这个声势来看,这次攻城的手笔不会太小。所以说,为防万一,我等下就会把咱们精武军的主力全退到内城,外城的防御全交给民兵负责。”
“这样合适么?”参谋长问。
“为什么不合适?”王三武笑了笑,“淮安城太大了,我们精武军的主力却只有一个步兵团,就算加上骑兵团那一千人,也不超过五千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把我们精武军主力分散在各个外城的城墙上,根本起不了多大作用,反倒是进入地方更小的内城,却可以集中力量,全面发挥我们的火力优势。”
说到这,王三武指了指身后搞出一块的内城:“你看,我们把主力部队全部退到内城后,以我们的步枪射程,整个外城甚至外城以外都在我们的火力控制范围内。再加上我们的火炮是曲射炮,到时候就想打哪儿就打哪儿。而清军一旦进城,腾挪的范围也小了,兵力密度会变大,面对我们的攒射火力,只能是伤亡更大,明白了么?”
“是,明白了,我这就下命令!”参谋长一敬礼,立刻就拿起话筒,开始发布命令了,“喂,通讯处么,我是参谋长司徒和,立刻让冯将军过来!对,马上!”
没过一会儿,留了一撮山羊胡。头上剃成一个光头的冯子才就大步走来,来到王三武跟前后,并没有敬精武军的新式军礼,而是继续双手一抱拳,单膝一跪地,来了个旧式的军礼:“末将冯子才,叩见师长大人!”
“冯将军请起。”王三武虚虚的抬手一招。
“谢大人!”冯子才这才起身,然后低下头站在一边,一副俯首听命的姿态。
要说这冯子才,经历也算坎坷了。之所以能加入精武军,也是机缘巧合。
原本冯子才属于广勇,在和春的江南大营中听命,后来李秀成攻破江南大营,部队都被打散了,冯子才不得已,收拢近一万多的溃兵退到了镇江。
那时候李秀成主要盯着丹阳跟常州,没空搭理他,所以让冯子才倒是在镇江很是悠闲了一番。可后来李秀成在苏州城下被精武军打的大败亏输,退往常州修养之后,他的好日子就慢慢到头了。
当时的李秀成的确虚弱,但因为李永吉的故意放水。加上洋人的资助,所以李秀成的兵马回复很快,没过多久就在洋人的帮助下发起了北伐攻势。
在洋人的帮助下,李秀成的新军很快击破南通跟镇江。镇守镇江的冯子才挡不住洋人兵舰的炮火,不得不向北败退。
此后,冯子才带兵一路逃亡。一直跑到淮安,归了淮安守军,可没过多久太平军跟洋人又打过来了,但这一次,因为少了舰炮的轰炸,他反倒是重新打出了威风,一直把太平军跟洋人的部队挡在淮安城下。
可又没过多久,太平军跟洋人居然被精武军三下五除二的干掉了,再之后,淮安城就落入了精武军的控制,而冯子才等一干原守备兵马,也归了精武军以及王三武的管制。
再后来,等精武军截留漕银,冯子才以及他的部队就被下了武器看管起来,等朝廷跟精武军彻底翻脸后,他的部队更是直接被关押了起来。
然而,得益于他的名字,当李永吉知道冯子才的名字后,就下令王三武好生对待,要招降他,而王三武却不过,也没亲自出马,就派人意思意思,问问乐意不乐意投降。
没想到,冯子才很干脆的说,我乐意投降。
就这样,冯子才投降了精武军,而且还更干脆的剪掉了辫子,不止是他,他的那一万多人马也一起剪掉了辫子,交了投名状,投了精武军。
论起来的话,这一万多人也是当初冯子才收拢的江南大营的溃兵,而冯子才带着他们从镇江一路跑到淮安,居然没什么大的损耗,也算是一个本事了。
虽然冯子才投奔了精武军,但王三武对他并不是很感冒,而且也依然不是很信任,所以只是给他们冷兵器,并且只做一些辅助工作,真正的重要工作都不给他们。
至于说现在,王三武打算让他守卫西门,与其说是试探他的忠心,不如说是希望对方是真的心怀叵测假装投降,然后放清军入城。
因为这样一来,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只防守内城,充分发挥精武军本队的火力优势,不过呢,真这样的话,内外城之间的百姓就会遭殃,所以他自己是不能主动的轻易放弃外城的。
自己不放弃,但如果是背叛了,被内奸打开城门就不同了,而王三武过去对淮安城清扫的过于厉害,找遍他的手下,貌似就只有冯子才一人不太靠谱,别的人么,反正王三武是不信他们会背叛精武军。
想到这里,王三武就语气郑重的道:“冯将军,军情紧急,我也不多说了,总之,我打算把精武军主力部队撤到内城,集中力量,充分发挥我们的火力优势,至于这个外城的西门,就全权交给你防守,就不知道你愿意不愿意?”
“这?”冯子才先是一愣,接着就抱拳大声道,“末将领命!”
“很好!”王三武点点头,“你原来的部队,还有这里原本的民兵部队,都归你统一调遣。这里的武器,包括弓箭长矛抬枪土炮,全都归你,另外我还会给你留下一部无线电电话,方便统一协调,一旦你守不住,可以呼叫我们的炮火支援。嗯,暂时就这些,还有什么要求?一并说出来,只要我能做到的,一定满足你。”
“能不能给我一些你们用的掷弹筒?”冯子才道,“火枪的话,我们平时没用过,你给我们我们也用不好,但那种掷弹筒可以当小炮了,对守城而言特别有效。哪怕不给我们掷弹筒,给我们一些掷弹筒的炮弹也行,我们可以用手扔。”
“用手仍?那可不成,我们掷弹筒的弹药与别处不同,不是简单的点火。”王三武笑了笑,“这样吧,我会给你留下一百支掷弹筒,两千枚抛掷弹,同时给你留下十名掷弹筒教导员,教导你的人如何使用掷弹筒。
掷弹筒其实很容易学,如果不追求精准度,要掌握发射过程相当简单,在我看来,里面最重要的是如何安全的发射。
嗯,我这个安排,你看如何?”
“如此就最好了。”冯子才点点头,“那现在这里就归我管了?”
“是的,归你管了,不过得等我走了以后。”王三武笑了笑,接着又把自己的望远镜拿下来,同时还把身上的防刺马甲也拖了下来,然后一起送到冯子才的手中,“这两样东西也给你。”
“啊?这,师长大人,这可使不得!”冯子才连忙推辞。
“有什么使不得的。”王三武笑道,“你已经是高级指挥官,有望远镜也是正常,至于防刺马甲么,你要亲临一线,比我更适合穿,所以就不要推辞了。此外,我还给你留下了一千面防暴盾牌,一千个防爆头盔,你自己要善加利用。
好了,暂时就这样,我精武军从来只看能力,不看出身,所以希望你好自为之。”
“谢大人赏赐!”冯子才再次半跪在地抱拳行礼,“我冯子才一定肝脑涂地,誓死守住这段城墙,必不负大人的再造之恩!”(未完待续。。)
就比如现在,他之所以急急忙忙赶来僧格林沁这里助战,甚至连他辛苦经营的老巢凤阳都不管了,为的就是要戴罪立功,让清廷重新认识到他袁甲三的能力,不要撤换他的官职。
因为他很清楚,至少到目前为止,一旦他失去了清廷的信任,那他之前辛辛苦苦打下来的一切,就都如镜花水月了。
而且,袁甲三的粮草几乎完全受朝廷控制,他本身没有一个稳固的地盘,或者说,虽然凤阳算是他的地盘了,但这个地方太穷,根本养不起五万大军,所以他的粮草受制于朝廷拨款,这跟湘军以及精武军那种自成一体自给自足完全不同。
这不是袁甲三不想,实在是条件所限,时间太紧。他主攻的地方都是安徽最穷的地方,又一直跟捻军周旋,所以没时间去巩固地盘,筹备钱粮。
正因为袁甲三没有真正的嫡系部队,又没有用人与筹饷的实权,无论兵马还是钱粮,都受限于清廷,所以他十分重视清廷的态度,为人处世特别谨慎,比如他的长子袁保恒明明作战勇猛,但他为了安抚手下,却总不准他跟人争功。
攻城战不像野战,攻击面宽大,部队官兵有充足的空间去逃跑,导致督战队无法完全掌握,相反,攻城战中因为有城市这个点,攻击面不可能太宽,腾挪空间较小,所以当攻城方占据人数优势后,攻城的部队往往很难逃跑。
这时候如果有督战队,统帅又是个狠人的话,那后退真的不比进攻好多少。这样一来,在恐惧的支撑下,再搞出一些比如破城屠城之类的激励措施,攻城部队甚至能付出百分之五十的伤亡后才撤退。
不过肯这样做的统帅一般很少,因为这会付出巨大的伤亡,如非必要,一般的统帅是不会这么做的。
但是,他毕竟是漕运总督,淮安也是他的治所,漕运督办不好,他就肯定有责任!比如大家就会说,你为什么不早点把漕银送京?为什么留那么久,是不是有私心?
另外,袁甲三虽然也算兵精粮足,手底下足足有五万兵马,但他的情况跟曾国藩之流还不同,他的部队一半是当初胜保留下的朝廷官兵,另外一半则是收降的团练军跟捻军的降军,比如苗沛霖之流。
之所以任命袁甲三为先锋官,表面上看,是因为袁甲三是漕运总督,对淮安城的情况十分清楚,但主要原因是袁甲三不停的主动请缨,而且说明了是他率领本部兵马打前锋。
袁甲三早在1859年的4月就被任命为漕运总督,一开始只是督办漕运,不过后来胜保因为母亲病故回去丁忧,给了他一个飞黄腾达的机会。
同样的,作为守城方也是一样,守城一方通常无路可退,一旦拒不投降。为了保命,往往也会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战至最后一人不至于,但伤亡过百分之六十还死战不退的情况,在古代也一样屡见不鲜。
也就是说,古代军队的作战能力,或者说伤亡承受率,主要看统帅的意志跟手腕,如果统帅的意志足够坚决,又能够有足够有效的方法去驱使手下的士兵卖命。那么一样可以打出惨烈的战役。
在攻城战中,攻城一方一旦发起攻城作战,通常就是人数远远多于守城方,或者整体优势大于守城方。
在这种情况下,攻城部队发起进攻后,如果够狠,在进攻部队的身后安排大量督战队,一旦部队攻城不成,后退往往就是死。
僧格林沁要说个人勇武的话,是够勇悍,但就意志力来说,他内心中实际上是懦弱居多,强悍不过是个表象;而他的统兵手腕也不足,根本就没读过多少兵书,也没有统领大军的能力,更没有让非嫡系部队为他卖命的手腕。
实际上像这种大规模攻城战,僧格林沁自己也没什么好方法。他只能是用最原始的蚁附攻城,而具体攻城方略他也没有头绪,不过他是统帅,自己没办法不要紧。可以挑一个人过去当攻城先锋官,全权负责攻城作战的具体安排,他则坐镇后方,美其名曰统一调度。实际上就是干等着。
淮安之战之所以打的那么惨烈,问题就出在这个攻城先锋官的身上,因为这个被僧格林沁任命为攻城先锋官的人。是袁甲三!
清军实际上还是一支古代军队,一般而言,古代军队对于伤亡的承受能力是比较低的,野战当中,一般伤亡超过百分之二十就会军心动摇,过了百分之三十,就会溃不成军。
当然,也有特例,比如历史上的岳家军之流,据说就能保持野战中的高伤亡率而不溃散,但这都是特殊情况,而且历史太远,也没法获得让人信服的具体考证,多是传闻居多。
所以就一般而言,古代军队的伤亡承受力是很低的,出现高伤亡还不后退的情况也有,而且还有不少,但这种情况多不是出现在野战当中,而是更多的出现在攻城战中!
阅读时空走私1859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