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一门三寡妇

最新网址:www.washuwx.net

可叹李家多灾多祸,如今一家的重担全压在这孩子的身上,却是耽误了他的前程了。

屋中点着一盏昏暗的豆油灯,光线不是很好,李璟隐约中看见母亲的眼角湿润,不由道:“阿娘,儿全好了。”

“那就好,那就好。”韩氏轻拍着儿子的手掌。

大嫂张氏却是低头落泪不语,一家人一时都沉默着。

李璟张了张口:“大嫂,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你青春大好,就此耽误一生不值啊。你又无儿女,且如今我们家也败落了,留下来,除了吃苦又能有什么。找个好人家,还有大半辈子要过呢。”

大嫂擦了擦眼泪,抬头道:“嫂子知道小叔是好意,可我虽是农家女儿出身,却也知道什么叫贞节。大嫂这辈子最佩服的就是婆婆,一个人抚育大诸位叔叔小姑。叔叔以后这样的话就不要再说了,嫂子生是李家人,死是李家鬼,这辈子绝不再嫁。”

韩氏坐在那里,欲言又止,最后还是没有说什么。

“吃饭吧,今晚我煮了菘菜,还放了两个鸡蛋呢,大家快吃吧,凉了可就不好吃了。”大嫂强笑道。

大家都不再说话,李家家教严,食不言寝不语那是规矩。李家吃饭是分席制,每个人的面前两碟菜,一碗饭。两碟菜一个是菘菜煮鸡蛋,一个是咸菜条子,饭则是粟米粥。菘菜其实也就是后世的白菜,不过此时的大白菜与后世还是有些不同的。李璟吃了几口,煮的菘菜没什么调料,只有一点油星子和一点盐,清淡无味。那粥更是用连粟带壳一起舂碎的糠粞做的,不但粥里有糠,而且还稀的和汤一样,根本没多少粒米在其中。

他抬头看了下母亲和嫂嫂妹妹她们面前,发现嫂子说的那两鸡蛋全放他菜碟里了,而且相比于他碗里的粥,一家女人碗里更加的稀,几乎就是汤水了。

“怎么了,三郎,是不是这粥吃不饱?”韩氏看见李璟停下筷子来,不由问道,转头又对大嫂张氏道:“老大家的,家里还有两匹织好的布,明天拿去换点米面回来吧。三郎大病刚好,没点粮食哪恢复的好。”

“哎,知道了婆婆。”

“阿娘,现在粮食多少钱一斗了?”李璟问道。

“斗米二百文钱,粟米也要一百六十文,小麦也要一百八十文了,几年前,这斗米还只有二十文,现在都翻了十倍了。这样下去哪还得行啊。娘想啊,这粮食再涨下去,我们就把家里的那点稻子全拿去文登换成高梁,咱们再掺点糠皮,野菜,今年也应当能缓过去了。”

听到这里,李璟心头无比沉重,看着一家六七口人个个面带饥色,营养不良的样子,却还要把那两个鸡蛋都让给他吃,连喝粥都给他多盛些干的。

心头一阵发堵,一个大老爷们怎么能让一家女人连饭都吃不饱。自己好歹也是个后世来的,总不能让一大家子女人养着他吧。看来,这眼前当务之急,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便是要解决一家人的吃饭问题。只是,这吃饭问题要怎么解决呢?

Ps:强烈跪求推荐票票!

他的话一出口,屋里顿时落针可闻。

四妹和五妹刚从家里织房出来,就听到这番震惊的言论,四妹婉静连忙道:“哥,你说什么呢,还不快给大嫂赔不是。叔子嫁嫂,这话你也说的出来,亏你还是读过书的人。”

二哥的七七刚过,二嫂还在戴孝中。李璟心中叹息,二哥比他只大一岁,与二嫂王氏成婚不过半年就去世,苦了二嫂了。二嫂他也见过几面,才只有十六岁,还是一个单薄未长全的少女。现在,却成了寡妇。

李璟又转头看了下大嫂,大嫂和二嫂也差不多,也是刚过门没半年大哥就去了。大嫂已经守了四年的寡,现在才不过二十一岁。更加让他叹息的是,两个寡嫂都没有一儿半女,年纪轻轻,就要守寡,连个儿女都没有的依靠,这命运是何其悲苦。

“大嫂,如果有合适的,你再挑个好人家嫁了吧!”李璟无法想象一个如此年青的女子,却要从此守活寡一辈子,不由出声道。

可惜,才过了五十年,李家就已经开始中落,家里早年置下的几百亩地,如今也只剩下了五十亩地、十亩桑田,勉强够一家人糊口。当初李家最好年景时,拥有良田三百亩,耕牛三头。

可现在,李家却连修葺房屋的钱都拿不出来了。

李璟与婉儿一前一后走进正屋厅堂,大嫂已经把饭菜都准备好了。

“大嫂,二嫂呢?”

大嫂给全家人安排饭菜,一边道:“你二嫂在屋里给你二哥念经呢,哎。”

韩氏心善,勤劳,一手抚养大了一群孩子,可以说她就是这个时代里最传统也最值得称赞的女子。

“身体好点了没,我儿,要是哪里不舒服了,早点请大夫来看看。”韩氏一脸慈祥的看着这最后的一个儿子,心中欣慰又叹息,这个儿子不同于老大老二,那两个儿子虽然孝顺勤快,可光有一身子力气,书却是读不进去的。而这小儿子不同,不但从小懂事,而且读书也聪明,举一会三,知微见著,她一直都认定,自己的儿子将来参加科举肯定能中进士。如果不是朝廷早已经取消了秀才科,儿子那就是最厉害的秀才郎。

“阿娘,大嫂。”李璟向两位长辈问安。

李璟母亲韩氏刚刚五十岁,头发早已经花白,但却梳的十分利落,一个堕马髻挽起,上面斜插着一支木钗。身上也是穿着一套粗布裙,虽然没有打过补丁,但却已经浆洗的发白。

海草春荣秋枯,长到一定高度后,遇到大风大浪,海潮就会将其成团的卷向岸边。沿海的人们要盖房子,都会提前到海边收集海草。人们将这些海草打捞上来,晒干整理,等到盖房子时使用。由于生长在大海中的海草含有大量的卤和胶质,用它苫成厚厚的房顶,既有防虫蛀、防霉烂、不易燃烧的特点,还有冬暖夏凉、居住舒适、百年不毁等优点,是这一带沿海百姓最钟意的建筑。

李璟家的这座三合院子,已经有五十年的历史,据说当初盖时,光海草就用了五万多斤。不说王李村,就是整个方圆十数里,李家的这三合院也是数一数二的好房子。

李璟从记忆中得知,母亲韩氏是青州大族韩家的旁支出身。早年间韩父与李璟的祖父订下的娃娃亲,那个时候李璟的祖父是割据山东的淄青平卢节度使李师道的部下军官,曾与韩父有恩,后两家使结下这门亲事。不过后来李璟父亲还未出生,李师道便被朝廷攻打剿灭,李璟祖父也死于军中。李璟祖母带着家仆一路迁到文登县,本以来和韩家的那门亲事算是黄了。却没想到,十几年后,韩家主动找上门来,圆了这门亲事。

韩家大族,据说韩氏早年跟着韩家主家的小姐一起读书,识文断字,知书达理,甚至还会做诗。她不满二十嫁到李家,给李家生了三子五女,没有一个夭折全都抚养长大。李璟的父亲从小弃武学文,婚后也一直是读书做学问,家中事情几乎都是韩氏张罗。特别是后来科举不成,转而为吏,常年在外,家中更是全丢给了韩氏。

十三年前,李璟父亲去世,当时长子也才十三岁,其它两个儿子更是才七八岁,正面还有几个两三岁的女儿。当时李璟有几个同族叔伯,来劝韩氏改嫁,想要接手李家的家产,却被韩氏坚拒,韩氏直接就往墙上撞,要以死明志,吓的几个堂叔伯再也不管有这个念头。

山石为墙海草为顶的三合院子,正房三间,东西两厢各三间。南面没有垒房,而是一座石门楼及一丈高的山石围墙。那石门楼上还挂着一个大木匾,写着两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李府。

不过那木匾上斑驳剥落的油漆,让那两个大字失去了原本应有的色彩。李家那九间房的海草屋顶,也长了不少的蒿草随风飘荡。数十年的风雨过去,这座三合院无处不透露着主人家的家道中落。

这就是李璟的家,一座山石为墙,海草为顶的三合院子。院子很大,房间也不小,有许多处痕迹昭示着李家曾经的兴旺。这种海草房子是山东沿海一带特有的建筑,王李村处于山东半岛海边,夏季多雨潮湿,冬季多雪寒冷,在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之下,民居更主要考虑冬天保暖避寒,夏天避雨防晒。早大秦汉时,就有百姓根据长期的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独特的建筑经验,以厚石砌墙,用海草晒干后作为材料苫盖屋顶,建造出海草房。

阅读晚唐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