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文武之道

最新网址:www.washuwx.net

“陛下,刘总兵并不只是单纯的宣扬武力,而是主张崇文尚武,这份奏折中,已经说得很明白,请陛下决断!”

景泰帝并没有明确支持于谦、陈循之中的任何一方,而是打开奏折看了起来。

刘君韬在这封奏折中详细的讨论了文武之道,认为国家一旦重文抑武,则注定国灭,当年宋室便是如此;而国家重武轻文,则注定国乱,五代十国的混乱历史便是佐证!

那时候,汉家男儿一手礼仪诗书诵读传家,一手陌刀铁马征战天下,先贤们不但能够吟诗作对、出口成章以流传千古,更能够跃马提枪、横行大漠以捍卫华夏!这才是汉唐强大的真正原因!

遥想当年,汉武大帝要北伐大漠反击匈奴,下诏天下想要加入汉军出征的良家子弟自备战马、兵器汇集长安。

诏令一下,只见南到岭南之地、北至幽并之州,西至西凉三辅之地,东至山东渤海之滨,通往长安的驰道之上全都是自备战马、扛着大刀长矛,自发赶往长安参加北伐的汉家儿郎!

史书就曾记载:汉武诏令所至,其地皆余妇孺、老幼之人,而男子具至长安听宣!就连各地死牢之中的囚犯得知此事之后,都叫嚣着要前往长安北上杀胡,以死于刑场为耻,以战死疆场为荣!彼时汉民之性烈可见一斑!这也是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的由来!

“这才是我汉家应有的模样,大丈夫岂能整日玩弄文字而做女儿姿态!”

此时的大明虽然武人地位开始下降,并且始作俑者之一就是景泰帝,但是尚武的精神已经残留不少。

当景泰帝看到奏折中这句“怒吼”之后,也不禁为之赞叹!

“刘总兵虽然行事偏激,并且有滥用武力之嫌,但其本意还是好的,对朝廷也是忠心。”

景泰帝放下奏折,便给山东布政使谷义、山东巡抚李成明、山东按察使祝桥佐三人弹劾刘君韬之事定下了基调。

而后,景泰帝便对内阁首辅陈循说道:“那十几个士子虽然被打了,但又不是山东镇兵马动的手,此事和山东镇也没有什么牵扯,更何况这些士子还堵着门咒骂刘总兵,实在是不应该,此事就这么了结好了,今后不要再提及!”

内阁首辅陈循闻言微微一叹,便领命了。

接着,景泰帝对于谦说道:“刘总兵那边行事太过偏激,于爱卿最好提点一下,免得总有这些官司来烦朕!”

于谦也是躬身领命。

十几天之后,山东布政使谷义、山东巡抚李成明、山东按察使祝桥佐三人几乎同时接到了景泰帝的旨意。

景泰帝并没有提及三人弹劾刘君韬的事情,而是告诫三人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擅自生事”!

眼见于此,山东布政使谷义、山东巡抚李成明、山东按察使祝桥佐三人都是暗暗心惊,全都不敢再说什么。

同时,山东布政使谷义、山东巡抚李成明、山东按察使祝桥佐也是纷纷下力,对那十几个士子的家人一阵拿捏,以免得这些人不知好歹继续闹腾,一旦将刘君韬热闹了,大家都不好过!

没过多久,那十几个士子连同家人求高无望,并且还陆续收到了各地衙门的警告:不得肆意构陷总兵!

于是,这些人也便知难而退,很快就销声匿迹了。

不过,在这段时间里,另一个惊人的消息传了出来:景泰帝身染重病,宫中已经安排了太医随行。

虽然景泰帝还能够硬挺着上朝、处理政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消息已经传得人尽皆知了。

刘君韬在接到了情报部送来的消息之后,也确定景泰帝的确是生病了,而且还是顽疾!

如此,刘君韬便意识到,也许大变的那一天,已经开始悄然临近了!

“长此以往,我大明儿郎会在诗书的教化下,变成温顺的羔羊,而没有了武力作为保证,周边的鞑虏必将频频入侵,到时候大明将会永无宁日!”

刘君韬在奏折中,以汉唐类比大明,言道:汉唐两朝之所以强大,关键不在于国力,也不在于财富,而是在于当时汉家子民那种崇文尚武的蛮霸精神!

并且,自从土木堡之败后,刘君韬认为朝中大臣,乃至大明上下已经开始丧失立国之初的虎狼之性!

刘君韬还在奏折中举例:当年汉、唐等汉家王朝之所以能够将匈奴、突厥、契丹等强大胡族击败、甚至是灭族,不单单是因为国力强大、军力强盛;在国朝之初甚至就是几年以前,朝廷的军力都还是十分可观的,国力也曾异常雄厚,可到了如今为何会惨遭土木堡之败?

就是因为现在国朝上上下下已经丧失了虎狼之性,这并不是说明军将士不勇敢、没有血战鞑掳的勇气,而是现在国朝文气大盛,而武人开始受到压制,以文制武的危险形势开始显现出来,这会让大明丧失汉唐那种崇文尚武的血勇之气!

紧接着,这份呈文也被送到了景泰帝的面前。

景泰帝看完了这两份奏折和呈文,便召集了兵部尚书于谦和内阁首辅陈循,想要商议一下刘君韬在山东的所作所为是否适当。

于谦和陈循来到御书房之后,先后看了一下山东布政使谷义、山东巡抚李成明、山东按察使祝桥佐三人的联名奏折,以及那十几个士子的呈文,而后二人也是各执一词。

所以,刘君韬认为大明唯有崇文尚武才能重现汉唐盛世、再现大明盛举。

在这份奏折中,刘君韬认为国朝如今逐渐开始重文,虽然还没有到重文抑武的程度,但这已经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先河。

“陛下,陈阁老的论断,臣不敢苟同!”

说着,于谦便拿出了一份奏折,这是刘君韬委托于谦转呈给景泰帝的。

兵部尚书于谦自然是主张支持刘君韬,认为大明武人理应如此,如果连大明武人都毫无血性,不崇尚武力的话,那大明还有何依仗?

内阁首辅陈循则是认为大明武人自然是要尚武,但是不应该连带着让民间也如此尚武。

这就是将发生冲突的责任四六分了,并没有全都怪罪在刘君韬的身上,也算是山东布政使谷义、山东巡抚李成明、山东按察使祝桥佐三人给自己留了一个后路。

这份奏折送到了朝中之后,济南府城被百姓殴打的十几个士子也上了一封联名呈文,被送到了应天府衙门。

陈循认为,如果民间也如此尚武,势必会造成地方上的动荡,到时候地方上满是横行武夫,天下岂能长治久安?

陈循的意见也代表着朝中的文臣势力,这些文臣巴不得民间文弱不堪,这样社会极度稳定,各地官吏便可以无为而治了。

不过这种见解直接被于谦否决了。

景泰六年,五月。

山东布政使谷义、山东巡抚李成明、山东按察使祝桥佐三人联名上了一封奏折,内容便是山东镇总兵官刘君韬在山东各地打压文人士子,以至于山东各地武盛文弱,各地士子度日艰难。

但是同时,三人也在奏折中写到:“山东士子原本狂傲,也因此而屡受苛责。”

阅读天策大明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