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七八章 万事俱备只欠战船
虽然三十文的盐价对普通百姓来说还是显得高了些,但总算比往常年四五十文的价格要低许多,至于靠近盐场那些地区,盐价直接回落到二十文上下,广州府的盐价则更为夸张,由于之前许多人家合伙买了盐引,导致盐铺的盐根本卖不出去,现在也就十七八文左右一斤,就这还无人问津。
沈溪这段时间,每天除了抽出两三个时辰写说本,交给惠娘,然后由惠娘和李衿经营的印刷作坊印制后赚钱外,其余时间便是整理公文案牍,还有就是料理驿馆后院栽种的玉米和番薯。
如今玉米已经齐腰高,而番薯除了茁壮成长外,开始有小根茎出现。
从匪寇整体数量来看,广东沿海要比福建多,但若论倭寇的数量,还有危害程度,则是闽浙地区更严重些,而沈溪采取先易后难的策略,先把广州府周边的匪寇彻底平息,等有了稳定的后方,再出击把匪寇消灭。
沿海倭寇,其实大多数是大明海盗所扮。
十个倭寇,可能九个都是国人,甚至倭寇的头目都可能是国人,而倭人不过是在其中打杂的。
这也是华夏民族一向信奉“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对番邦一向抱有很大的敬畏,听说来的是凶残的倭寇,吓得腿都软了,放弃抵抗任人宰割,但如果听说是海盗,逃命和反抗的心思通常都会大盛。
这招对官府更加有效。
官府就算定下剿灭匪寇的任务,也不会去对倭寇下手,而只会对大明本土的盗匪展开围剿。所以大明的海盗学精了,先找几个真正的倭人回来奉为上宾,然后就一起出去烧杀掳掠,对外一律称这是倭寇队伍,往往队伍很快壮大。
沈溪无法清点东南沿海的倭寇数量,闽粤浙等省都有,势力分散,在海禁的情况下,想把其一一找出来极为困难。
有些海盗和倭寇杀人劫货,几乎从来不留活口,就算是活口也被他们绑架回去当奴隶和壮丁,海盗的扩张,基本都是从抓壮丁起步,跟着倭寇干上两年,就算不从也没办法回头了,因为在官府眼里,这些被倭寇俘虏去的人,一律定义为“倭寇”,又或者“通倭”。入了贼窝,跑出来被抓住了要被杀头,既然左右是死,那不如跟着倭寇大干一场。
至于招安的事情,在大明中期并不流行,一天当了贼,回头再想做回良民,那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大明朝鼎盛的时候,很少对盗匪抛出橄榄枝,只有到了明末国势颓废,才会对盗匪采取妥协的政策,才会有招抚海盗头子郑芝龙的举动,才会有李自成、张献忠叛了又降,降了又叛的奇葩事。
……
……
沈溪开的这个会效果不好。
桂、闽两省抽调来的兵马,基本以老弱病残为主,年轻力壮的留在家中种田看家,只有广东这两千兵马相对精锐,其中有六百人正是之前李彻调拨给沈溪的亲兵,算是知根知底。
沈溪派去调查倭寇和海盗情况的斥候,相继传信回来,得到的情报极为繁杂,主要是斥候没经过训练,又都贪生怕死,听风就是雨,回来后说哪里哪里有倭寇,哪里哪里又出现杀人劫道的案子,可能都是陈年旧事,根本做不得准。
倭寇和海盗没派人来放假消息,沈溪这里就收到大量烟雾弹,综合一下,基本上沿海各处都可能有海盗,各处又都好似太平无事。
反倒是商贾提供的情报相对要准确一些,但有见地的仍旧很少。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宜出兵,但如今已是农闲时节,十月末到来年开春播种前,这段时间卫所兵马可以随意调动,又是倭寇相对平静的时期,若不能趁机剿灭盗寇,到来年农忙时,匪寇的活动会再度猖獗。
所以,沈溪只能趁着年底前出兵扫荡匪寇。
但粮食和物资调运不太及时,没有布政使司衙门帮助,广州地方粮价腾贵,佛山等地的铁器作坊表面上不敢拒绝督抚衙门委派的差事,但却敷衍怠工,打造的兵器迟迟无法到位,沈溪要调运物资全靠福州方面。
这次兵马集合不能无功而返,所以沈溪打算,第一步先把广州府附近的匪寇给清剿一遍。
四千兵马,从广州府一路往南,过肇庆、高州到雷州府,杀一个来回,等来年开春后,再由广州府沿海岸北上,直接把广东、福建沿海的海盗和倭寇清剿一遍,第一轮剿匪就算完成。
计划不错,但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除了缺军粮和军械外,他还缺另外一样重要东西,那就是战船。
征缴来的船只,几乎全是民用的鸟船和乌尾船,沈溪不想让船主受损失,都给了租金,但这些船没有经过特殊改造,基本只能作为运输使用,真正行军打仗,派不上太大用场,沈溪对佛郎机人跨洲过洋来的大船很感兴趣。
如今佛郎机人装备的是克拉克帆船和盖伦帆船,吨位在四百吨到八百吨之间,不管是载人载货还是打仗,都算是这个时代最好的船只。当初沈溪把佛郎机人的船只扣在泉州港,可惜之后朝廷与佛郎机人和谈后,又把船只悉数归还。
佛郎机人现在跟大明做生意,对沈溪有几分忌惮,不敢侵犯大明疆土,可海船是佛郎机人成为海上霸主的先决条件,借不能借,抢人家又有防备,这事特别让沈溪纠结。
大明的造船术,由于朝廷的禁海政策,到正统年间已经全面落后于西方,仅仅以南京龙江船厂为例,洪武、永乐年间“居民四百多户,来京造船,隶籍提举司,编为四厢”,等到了弘治年间,已经只剩下一百多户,而且已经基本不造船了。
至少沈溪,目前便找不到工匠,在短时间内打造可以承载佛郎机炮并且在海上畅通无阻的大船。
而佛郎机人的克拉克帆船和盖伦帆船,不但船是现成的,佛郎机炮也是现成的,炮手和炮弹都是现成的。
佛郎机人狼子野心,称霸海洋的同时灭掉非洲、西亚、南亚和东南亚许多国家,充其量是一群海盗,跟海盗讲道理是行不通的,指不定还会被他们反咬一口,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坑蒙拐骗,先把船弄到手再说。
**************
PS:本来这是私事,不想说的,但看到大家质疑天子的更新速度,于是解释一下。
天子老家在成都龙泉驿的柏合镇,虽然早在八十年代天子就进城了,但祖先的坟墓却留在那儿。上上个月村里就来电话通知,国家征用土地建造汽车城,所有坟墓都要迁走,所以这两个月天子一直在成都近郊找公墓,以便把祖先的骸骨择地安葬。
到本月国家补的坟墓迁移费下来了,要求在九月底前搬走,所以天子不得不抓紧时间寻找合适的公墓,然后还有许多事情要着手进行安排……
天子在这里向大家致歉,等一切安顿下来,天子就会恢复正常更新,用连续的爆发来报答大家!(未完待续。)
至于将领则基本都是卫所的千户和百户,这些人多数世袭武将,在地方剿匪以及与少数民族交战时经验丰富,至于大规模的集团作战则茫然无知。
沈溪把兵马暂时安置在城东的校场,随后将所有将校召集到督抚衙门开了一个动员会,大概说明这次行军的动向。
……
……
十月十六,沈溪从闽粤桂三省征调的兵马汇集到广州府,同时抵达的还有从地方卫所征调的部分将领。至此,沈溪的军队规模正式确定下来,相当于四个千户所的兵马,福建和广西各一个,广东兵马则是从不同卫所征调上来的,数量为两千人。
沈溪给朱厚照的第一部武侠小说,正是《射雕英雄传》,然后将会是《神雕侠侣》。这两部书基本算是武侠小说的启蒙读物,只要稍微涉及,便会沉溺其中。至于射雕三部曲的《倚天屠龙记》,相当于大明的野史,再加上书里的“屠龙刀”严重犯忌,故此沈溪是不准备拿出来的。
以朱厚照的阅读速度,一部《射雕》大约一百一十万字左右,一册书大约是五万字左右,也就是说仅仅这一部书就有二十二册之多,大概能看两三个月,再加上反复阅读回味的时间,沈溪写作速度勉强能跟上。
就在朱厚照潜心研究武侠小说时,沈溪正在为上战场杀敌做准备。秋天农忙时节一结束,就到整军出兵扫荡匪寇的时候,他要把出征前的所有准备工作做好。
沈溪把番薯的小根茎、块茎以及苗茎,分别进行栽种,大幅度扩大种植面积……他要赶在入冬前培植出来年进行更大规模种植的根芽和种子,来年分为两茬,第一茬在城外小范围内种植,第二茬基本就可以大肆推广,种上成百上千亩地了。
在玉米和番薯推广上,每一季收成,玉米和番薯都作为种子的话,规模扩大将会呈几何倍数增加。
但双方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沈溪只是做了顺水人情,并未亏欠谁,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仍旧在给督抚衙门找麻烦,严禁商家与督抚衙门合作,违者重罚。但沈溪手里有福州、泉州的对外贸易港口,随着跟佛郎机人合作加深,沈溪控制下的商会有着源源不断的货物跟佛郎机人交换,而对佛郎机人来说几乎不要钱的海盐,在其中占据了重要比率,东南三省的盐价迅速回落到三十文左右。
不过在这之前,还有一桩喜事,那就是唐寅的婚事。
有明一代最著名的大才子唐寅终于如愿以偿,娶到夏小姐为妻,但他仿佛做了上门女婿,就算成婚也无法跟夏小姐立即圆房,这使得唐寅并未如想象中那般高兴。
可如今朱厚照已经十二岁了,相当于后世六年级的学生,不但字基本都认得,连人情世故也懂得不少,已经有能力体会武侠故事的妙处,让他娱乐消遣的同时,顺带树立起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取向。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不过在这时代,一纸婚书的意义非常重大,只要夏小姐跟唐寅的婚事坐实,那基本意味着二人可以举案齐眉,白头到老。以夏家的良好家教,夏小姐过门后绝对是个温顺谦和的妻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不会主动跟唐寅闹纠纷,夫妻若是不和关键在于唐寅是否会休妻。
婚事热热闹闹,但沈溪却并怎么太上心。
本来这事儿就是利用夏家急于为老夫人冲喜,帮唐寅“骗”到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因为在沈溪眼里,怎么看都觉得现在的唐寅配不上人家夏小姐。
连环画和简易的“动画片”,熊孩子只能迷恋一时,有时候一整天画出?雨渐歇雨渐歇??的东西,说不一定他眨眼就看完了,沈溪可没那么多时间绘制新内容。
不过说本这东西,只靠文字来表述,对沈溪来说就容易许多。
沈溪之所以一上来没让朱厚照知道有武侠小说这东西,是因为那时候熊孩子年纪太小,头脑简单,脑海中对于画面的想象力不高,在一个信息封闭的时代,指望一个八九岁的孩子看懂武侠小说过于艰难。
阅读寒门状元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