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七一章 无心应酬
沈溪打量李频一眼,道:“李将军难道不关心边关军情?听闻这次达延部寇边,出动兵马近万,声势不小啊!”
李频笑呵呵道:“若是以前末将听闻此等消息,必然紧张万分,但现在情况却不同,沈大人往西北接替保国公为三边总制,大人以往率数千老弱残兵,便将数十万鞑靼铁骑击败,现在您手下雄兵猛将无数,难道还怕区区几个毛贼?”
听李频把话说得这般满,沈溪面红耳赤一阵赧然,摇头道:“本官自己都未觉得可战无不胜,你如此说法若被人听去,必然要嘲笑本官……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战场上局势千变万化,焉能用以前战绩进行推论?还是要随时关注边关急报,以免事到临头手忙脚乱!”
沈溪皱眉:“李将军果然是有备而来……这宴席本官就不出席了,事情若传到朝中,大臣们会如何非议本官?西北战乱正当时,本官不思社稷,在途径地方时扰民饮宴……恐怕连你都要惹麻烦!”
李频怔了怔,连声分辨:“大人,事情没您说的这般严重吧?这设接风宴纯粹是礼数问题……再者说了,就算不出席宴会,大人不照样要在居庸关内歇宿一夜?”
旁边传来一个声音:“你这都没听明白?沈大人的意思,这接风宴别摆了,出了事大家都麻烦。如果你执意如此,就算沈大人通融,回头咱家也会在陛下面前参你一本!”
说话之人走了过来,李频看过去,发现是熟人。
来者正是之前陪同刘大夏往西北担任监军,如今在朝中素有名望的太监谷大用。
历史上谷大用作为八虎之一,被刘健等人弹劾,乃刘瑾身边主要帮凶。
但此番谷大用因被朱厚照派遣跟随沈溪往西北担任监军,避免遭遇政治风波。
谷大用的性格要比张永和刘瑾等人沉稳许多,加之不擅工于心计,行事相对踏实,而之前几次往外地公干,都做得很好,以至于得到朱佑樘和朱厚照这前后两任皇帝信任。
李频见到谷大用,赶紧上前见礼:“原来是谷公公,恕末将之前不知此番西北监军乃是您老,因而未曾前往拜见。”
谷大用道:“你不知晓就对了,咱家从未想过你知晓,你只需知道西北三边总制乃沈大人便可。沈大人重任在身,不能赴宴,这宴席是你们自己吃掉还是就此撤除,那是你们自己的事情!”
李频陪笑道:“谷公公说的是,末将这就告辞。”
……
……
李频离开,沈溪继续伏首看案牍。
谷大用走到案桌边,附身道:“大人,您该歇息了,明日一早就要动身,如今西北局势不甚明朗,希望到宣府后多调遣一批人马,跟随沈大人往西北。”
沈溪抬头看向谷大用,微笑着说道:“谷公公过虑了,本官之前从湖广调拨一批兵马北上,现正由紫荆关西进。明日我们出居庸关后折道西南,走保安州、蔚州一线跟这批兵马汇合。”
“啊!?”
谷大用对沈溪的安排非常惊讶,问道,“大人,您这……有些不合规矩啊……恐怕没跟朝廷打过招呼吧?”
沈溪道:“放心吧,此事本官向兵部提请并获得准允,而且这批兵马数量不多,系以辎重兵的方式调拨西北,若是谷公公有所疑虑,何不密奏京城,问问陛下?”
谷大用赶紧赔笑:“大人言笑了,陛下对您可说言听计从。此番您从湖广调拨兵马,显然是因为这些兵用起来顺手……不过大人可有想过,西北那些兵崽子未必会如此认同,若他们觉得大人对他们有所轻视,怕是对大人接下来征调兵马有所阻滞……”
沈溪点头:“还是谷公公想得周到,怪不得陛下会派你到本官身边来当监军。”
“大人过誉了。”谷大用恭谨地说道。
沈溪道:“西北之事本官会好好考虑,至于如何缓和西北将士意见,本官自有定计,谷公公不必担心。另外……本官履任后准备在西北练就一支精兵。”
谷大用听得云里雾里,但他老成持重,道:“大人作何安排,咱家不敢多过问,只是大人到西北后,应以安定人心为主。鞑靼人经历两年前的溃败,怕是已难再掀起大的波澜,大人此番去,只是为加强军备,而非与鞑靼人开战……”
沈溪听到这话,立即明白过来,以谷大用的身份和立场,不主张开战。
沈溪道:“此事毋须谷公公提醒,本官其实对这次行程已有计划,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会开启战端,这也是本官对谷公公和西北将士的承诺。”
谷大用听到这话,稍微放心了。
但他还是有些担心,以他对沈溪的了解,这个年轻人就是个战争狂人,走到哪里都会惹是生非,现在嘴上说得好好的不开战,指不定到西北后,一看形势不错,就带着兵马杀进草原了。
大草原对大明来说,是个有去无回的地方。
就算是太宗皇帝,当年也没在西北战事中落得什么好,正是在他第五次征讨蒙古途中于榆木川病逝,自那以后,大明便由攻转守,逐渐丢失长城外的土地。
“是,是。”
李频陪笑道,“沈大人说的是,末将已在城中酒楼为沈大人设下接风宴,关城内主要文武官员均已到齐,等大人到了就可开席。”
李频听沈溪言语中有见外之意,连忙道:“大人说得哪里话?若西北爆发战事,不管是三边还是宣大地区,所有官兵都是要听从大人节制,这是大明历来的规矩。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您就是末将的顶头上司。”
“另外,沈大人在西南平息民乱时,便已是兵部尚书,若在西北再次建功,怕是您回朝之日便会执掌兵部……末将听闻,吏部马尚书请辞归田,兵部刘尚书可很有机会接任吏部尚书……如此一来,您依然是末将的上司……”
沈溪微微摇头:“你想多了,朝廷之事,非外臣应该关心。”
这次朱厚照面对的情况,比起以往任何时候都棘手……鞑靼人叩关之际,执掌大明朝政十七年的刘健和李东阳都已致仕,屡次平息边患的“弘治三君子”之一的吏部尚书马文升也已辞职,恰好此时鞑靼人送来一份大礼,让朱厚照头疼不已。
与刘大夏、熊绣等人商议过后,朱厚照拿出个“加强边备”的结论,至于如何个加强法,那就不是他需要思考的问题,主要责任落在三边总督沈溪头上。
此时沈溪刚到居庸关,得知京城发生变故。
李频恭维地道:“大人说的是,末将回去后便悉心研究边关之事,若沈大人有何调遣,可随时将末将征调西北,末将愿鞍前马后效命,听从大人驱驰……”
沈溪不想跟李频胡扯,一摆手:“如果没别的事情,李将军请回吧。本官不过是途径居庸关,非宣大总督,跟隆庆卫挨不上边,彼此相安无事为宜。”
“……如今刘少傅和李少保同时致仕,谢少傅担任内阁首辅,看来沈大人入朝为阁臣之日已为时不远!”
朱厚照登基后,谢迁以辅导太子之功与李东阳同升少傅仍兼太子太傅,但由于刘健早前几年便已经是少傅,为示尊敬,朝臣多半尊称刘健为少傅,而谢迁和李东阳依然称大学士或阁老,现在刘健引退,谢迁立即被朝臣冠上少傅的尊称。
刘健、李东阳和马文升乞老归田,刘瑾如愿以偿当上司礼监掌印太监,而张苑等人各有任用……
听到这消息,既在沈溪意料之中,也让他稍微有些感慨,因为这一切都是按照历史进程发展,甚至为以防万一保住亲二叔沈明有也就是张苑一命,他还留下锦囊充当了帮凶。锦囊里的字,乃是他用左手书写而成,提防张苑保管不慎泄密后有个狡辩的机会。
有本事你就把三边那些主要关口、城塞攻打下来,挟胜与大明朝廷和谈,强迫大明开通商口岸。
朱厚照以前不懂这些,只知道西北边军将士战功累累,大明九边壁垒森严,鞑子闻风远遁。直到亲历弘治十六年京师大战,他才知道大明边陲如此不堪一击。
隆庆卫指挥使李频为沈溪接风,特意在居庸关关城内设下酒宴。
如今沈溪已是朝中大红人,刘健和李东阳请辞后谢迁顺理成章成为内阁首辅。而谢迁跟沈溪关系如何,天下人都知晓。
李频知道沈溪次日一早就要离关北上,于是亲自到官驿邀请沈溪赴宴,顺道恭贺。
没有任何意外,西北又有紧急军情传来。
鞑靼人不甘心南下商路被大明堵住,又开始派兵叩关威胁大明,试图让大明朝廷重启西北边贸。
但大明从未有过非战而屈服之先例,鞑靼人来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准确地说,就是官兵躲在城塞里不出来,管你在外面怎么叫阵,管你骑兵如何强横,我就是安守城塞,反正城外没多少百姓和牲口,你爱怎么抢怎么抢,抢完我们再收复失地。
阅读寒门状元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