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晚餐
对立统一规律也叫矛盾规律,它揭示,无论在什么领域,任何事物以及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而矛盾双方的统一与斗争,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根据矛盾规律,事物既是运动和发展的,也是时刻斗争的,那么必定对立双方会交替占据上风,所以“外圆内方”这种理论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根本达不到那种内在和外在的平衡。
无论从外而内,或是从内而外,外圆最终必定导致内圆,内方最终必定导致外方,这是量变引起质变的最终结果,不服来辩!
你见那工地上四四方方的砖头,一无是处是吧,但修房建屋,还必须得用它,方对方,正对正,棱角碰棱角,最终才能万丈高楼平地起。那圆滚滚的石头,滑不溜秋的,哼哼,观赏把玩一下可也,做基础和砌墙嘛,是万没可能的。
所以嘛,做人做事,方正一点,保持点棱角,并不是过错,却是难得的品质!
-------------------------------------
道路尽头是一个三层小院,屋前屋后全部都硬化成了水泥地,因为厚度都是按照县乡道20公分控制的,所以上车是没问题的。
停好车,两人下来,屋前屋后已经有了很多人,屋后摆了有十几二十张桌子,也张开了大排档那种简易伸缩的帐篷式的遮风挡雨的伞,林云一直搞不明白这个东西,到底该叫帐篷还是该叫伞。
屋前的父老乡亲,有林云认识的不认识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因为林老二常年在家的原因,大多都是认识林老二的,从相貌也大抵能推断出一起的该是林老大,也就是林云。
无论认识不认识,挨着打招呼,寒暄,诉说一下当年,该递烟的递烟,该叫长辈的叫长辈,不过这些六七十岁的大多都是平辈,因为林云的辈分高,反倒是一些小屁孩一个劲的喊林云爷爷,大公之类的。
林云心想,这下可找到自己老成的原因了,就是让这帮人叫的,过寿的人是林云老爹的其中一个哥哥,也就是林云的伯伯,不过客家人是不这样叫的,叫爷,排行第几就叫几爷,单字,不是双字,双字就是爷爷辈了,不是伯伯叔叔这辈了。
我们忙碌,我们奔波,我们背井离乡的讨生活,但我们不能忘记了自己的出处,我们更不能忘了本,客家人在我国也算是一个相对较大的群体了,分布也比较广泛,不过四川不太多,历代以来,客家人都是到处迁徙,早就忘了最早的发源地了,所以叫客家人。
林云就是客家人,而家乡的这些老的少的大多只知道自己是湖广填四川来的,而并不知道自己其实是客家人的后裔,其实都是汉族,没有必要这样那样的区分,但知道了就不应该忘记,这是我们的传统,至少它能解释我们从哪里来。
因为颠沛流离,所以客家人都团结,宗族观念比较强,这是印刻在血脉里边的。
林云好不容易在外边应付完这一大波中老年兄弟姐妹及其后辈,和林老二进得屋来。
给二爷二娘打过招呼,各自递上在老二车上用红包装起来的孝敬钱。
过八十大寿的也是二爷,敬老爱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再说过大寿,或六百或八百的孝敬钱还是要的,这也是传统,再加上这么大一个家族,都是自谋生路式的讨生活,也没有谁混了一官半职什么的,所以些许礼金并不违规,这也是约定俗成的东西,没什么可说的。
陪着二老说了会话,林云就出门自己找节目去了,其实林老二早就跑了,不知道去哪里了。
来到屋后,到处桌上都坐着人聊天,估计开饭还得等上一会儿,林云就四处找比较熟悉的表姐表兄,堂姐堂兄,聊天叙旧拉家常。
为什么没有妹妹弟弟这些呢,还真没有,因为林云的老爹是他们那一辈儿兄弟姐妹中最小的,所以到了林云这一辈,除了林老二,就没有了比林云还小的了。
聊天嘛,无非是最近怎么样,工作呀,生活呀,婚姻呀,七嘴八舌的,有点让林云疲于招架。
早知道拿个手机随便往哪个地方一猫,等吃饭好了,非要自己凑上去找这个罪受,自然免不了耳根受罪。
其实也是无可厚非,都是兄弟姐妹,自然都是关心这些的,但大家翻过去复过来都是这几句,再好的话也觉得腻了,但你还就得陪着笑脸受着,能回答的就回答,不能回答的就嘿嘿嘿,这是林云的原则。
陆陆续续的有人来,亲朋好友,本乡本土的乡里乡亲,各自的圈子各自的兄弟哥们儿,或沾亲带故的儿时玩伴。
总算是解脱了,因为有认识的,所以有了脱离苦海的理由,林云远远的赶忙迎上去,递烟聊天,年轻人之间聊天就不会触及到某些尴尬的问题,对林云来说要好应付得多。
年轻人之间没那么多拘束,都是一些儿时的玩伴,或沾亲或带故,无非是相互问一下最近哪里发财,问的人笑眯眯的,答的也是刻意低调式的据实回答,然后问的说,可以呀,混不错呀,再然后答的人,一般吧,哪里比得上你老兄之类的套路。
然后就是相互吹捧或各自故作神秘的透露一下点自认得意的生活和工作,然后又是一阵相互吹捧,这就是我们的社交方式,庸俗,但却是极其有效的沟通。
这也是林云喜欢的社交方式,因为多少能相互的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还能打发时间,何乐而不为呢。
聊着聊着天就快黑了,然后房前屋后的灯也亮起来了。
主角们也回来了,林云二爷的三个儿子也陆续回来了,因为这是正寿的头一天晚上,除了自己家人,来都是一些相对比较亲密的朋友和本乡本土乡里乡亲。
和几个堂兄打了招呼,其实这几个堂兄里边,有一个林云和林老二都比较畏惧的人,也算不上畏惧,大抵是相当于敬畏这样的意味,那时候两兄弟叛逆期一天惹是生非的时候也是挨了这个堂兄不少的骂,而林云大学毕业实习那会儿也是在堂兄的建筑公司,所有从内心里还是很尊敬这个堂兄的。
而这个堂兄呢,本就是白手起家,一步一个脚印,从工人慢慢混到今天好几千万身家,也算得上是个传奇人物了,十里八乡的也都知道。
这是时代赋予这些人的机会,这些人身上也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九十年代有那么一批或大字不识,或识字不多的人凭着踏实肯干,敢打敢拼,逐渐的积累了一部分财富,并紧随时代逐渐的把身上的暴发户标签扒了下来,走上了正轨,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企业家,而大部分的却因为其暴发户的不持久本质逐渐的泯与众人之了。
而林云的这个堂兄,就是一家建筑公司的老总,也是某地方房企的股东之一,人要发家致富,必定要有远超常人的本事,不然是很难从普通人之中脱颖而出的,这是规律。
傻子可做老板,因为其可以从父辈哪里继承,但傻子没有办法白手起家去成为老板,因为本身做人智商就不合格,更不用说去白手起家做老板了。
对绝大多数成功的老板来说,其智商和情商都有较高的水平,绝不会是像某些员工所臆想的那种傻子,你要是觉得老板是傻子,其实就已经暴露了你自身的智力水平。
像现在老板或者生意人都被习惯性的称为商人,其实是一种错误的叫法,但也是约定俗成的,所以我们不去纠结。
商人的由来呢,是上古时期对殷商部落的统称,驾着牛车四处以物易物的殷商部族逐渐的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并以松散的朝贡方式建立了相对统一的华夏早期王朝。
这是商人的由来,《墨子·47章 贵义》“今士之用身,不若商人之用一布之慎也。”,这话什么意思?意思是墨子他老人家说“现今的士人用身于世,还不如商人使用一枚钱币时谨慎。”
士人就是读书人,而这个现今呢指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这句话对商人来说是千古以来最高的评价,虽然这句话的主体是奉劝读书人要珍惜自己的前途和生命。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被称之为商人的,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不法的生意人了,人们现在习惯的去称呼那些人为奸商,其实本就侮辱了商人这个名词。
商人不是职业,是一群人的代称,是殷商部落的统称,这么几千年,不断的民族融合再融合,谁也不敢说自己的身体里没有流淌着商人的血脉。
既然是祖宗,那么我们不应该侮辱祖宗,毕竟那时候的商人是靠诚信为本起家的,老祖宗的东西总不能统统丢光了吧,所以诚信真的可以留下来,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回到正题,其实林云这个堂兄为人做事,还是颇有口碑的,不然也不会有今日的成就。
打完招呼,既然人回得差不多了,自然是开饭了,大家都各自找座位,各自找着熟悉的人,或者听从主家的安排落了座。
林云就和几个六七十岁的兄弟姐妹和几个二三十的儿时玩伴坐了一座,大小都是兄弟姐妹,也不管那么多远近亲疏的拉扯得上的亲戚关系,反正各交各的朋友,各称各的兄弟,才免得乱了套。
不然搞得像《夏洛特烦恼》中的那样,“我管你叫哥,你管我叫我爸。”就尴尬了。
亲戚关系因为本乡本土一代一代累计的下来的相互交叉联姻,确实有点错综复杂,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既视感。
依照不同亲戚家的情况,同一个人也许有三五种叫法,甚至更多,这辈分简直就是乱成一团麻了,所以搞不清儿子,孙子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装孙子。
“来,哥,你给你倒酒。”
林云给一个六十多数的老头正倒酒呢,这老头不乐意了。
“我说大爷,你不能乱叫,咱们都是姓林的,你这样叫是要折我的寿的。”
MD,这小子一张口就是错误,也是醉了,看来装孙子也不行。
“小弟,我给你满上。”
“小林呀,你该管我叫二叔。”
小伙子扶着酒杯在纠正林云,林云满脑门子黑线,这酒还能不能喝了。
一圈酒倒下来,好不容易把关系理清楚,至少把自己应该怎么称呼的弄明白了,他们之间相互叫的就更复杂了。
又是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有的人就开始拿着杯子到处串台了,平常也难得一见,所以到处问候问候,打打招呼,敬一敬酒确实也应该,十几桌人,热闹非常呀。
这么一搞下来,好多人都喝了个七七八八,人一开始喝酒,早把那些规矩和称呼就忘了一干二净。
现在都是直呼其名,诶,这才对嘛,喝酒嘛,实在没有必要去翻那些老黄历和家谱对照着来。
不过亲近的自己爷爷这一房的肯定不能乱叫,这些底限还是要守住的。
林老二因为要依仗堂兄承包小项目的原因,早就混到当老总的堂兄那一桌去了,那一桌,林云也去敬过酒的,有几人是堂兄的朋友、哥们儿或生意伙伴,这几个林云也见过,也能叫得上来。
家庭聚会,吃完饭照例是要玩一会牌的,有钱的玩大一点,没钱又爱玩的玩小一点。
这吃完饭也不到八点,有的走了,有的留下来了。
留下来的人,打麻将的,斗地主的都有。
几个相对有钱一点的在玩扑克牌,林云搞不太明白那种规则,反正就是一人坐庄,大家压,三十五十也可,八百一千也可,压好以后再发牌,每人两张,至于怎么去比较牌的大小,林云在旁边看了一会发现看不懂,也就懒得看了。
这货找了一个角落,能吹着风扇,又远离喧嚣,掏出手机,发现有一个微信验证消息,昵称叫“风从山上来”,一看头像,这不是陈岚嘛。
通过验证,加上,这女人,名字叫风从山上来,太土了。
不对,这风从山上来,不就是陈岚的岚嘛,不过还是土。
“老林,我是陈岚。”
“知道,看头像就是你。”
“你睡了没?”
哎,这女人,真是把林云当了老林了,这才刚八点多一点,要没个七老八十的能睡得着吗?
“没有呀,明天长辈过寿,我提前回乡下来了,晚上多半不会回去,现在还不知道睡哪儿呢。”
“哦。”
这女人亲自的给林云示范了一把怎么样把天聊死以后,就没有声息了。
林云呢,也还真没有想过主动的去招惹她,因为毕竟这是一个受过伤的女人,够苦的了。
这林云再是喜欢这倾城的容貌,也不敢轻易的拨动对方的心弦,只能随缘,而不敢主动。
这货百无聊赖,只能这桌逛逛,那桌看看,闲的蛋疼。
实在太无聊了,然后这货准备到后边老爹的另一个哥哥家看去电视去了。
这个是林云的大爷家,房子在二爷家的后边,隔了大约三十米,上下都是“晒坝”,四川这边是这样叫的,其它地方怎么叫,林云确实还不知道,就是晒粮食坝子的。
因为到处都亮着灯,林云没几下就过去了,门没关,进得里屋,因为知道只有堂兄一个人在家,所以林云直接就进来了,
吃完晚饭的时候,林云看见堂嫂和侄子两口开着车回了城里了。
“五哥,看电视呢。”
这个被林云称为五哥的人此刻正开着电视靠在床上打盹了,林云这孙子也确实不地道,扰人清梦了。
这一叫,人就醒了,人一上年纪就容易打盹,有些人还必须开着电视才能睡着。
林云五哥,大爷家排行老五的堂兄,林XX,应该是快五十的人了,虽然看面相看起来不老,但确实是快五十的人了。
“林云,坐,坐,我去给泡一杯茶”
这货也没谦让,就在沙发上坐下来,等着五哥泡茶呢。
“林云,林云~”
不知道是谁在叫,林云赶忙出了屋子,站到上边这个晒坝的中央,就看到一边摆桌子做饭的坝子里边一个女的在叫,好像是隔房的一个堂姐,就住二爷门口的鱼塘对面,她的爷爷应该和林云的爷爷是亲兄弟。
“啥事。”
“你把老五叫出来,去二爷屋里搬几个西瓜出来,切了给这些打牌的吃。”
“好嘞。”
林云也不等着喝茶了,赶忙叫了五哥,两人去二爷家堂屋抱西瓜,跑了两三趟,抱出来六七个,应该够了。
堂姐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两个大托盘,切了三四个西瓜,切成小块小块的,每个托盘里放得满满的。
林云和五哥一人端一大盘就去这些打牌的桌子前分发。
林云呢,没几下就分到很多人打扑克那一座去了。
也是嘴贱,也许就是这货故意的。
“来,大家吃西瓜,输钱的赢钱的都来吃。”
林云这么把盘子西瓜递过去,然后说了这么一嘴,大部分人听得都开心的来拿西瓜吃,但有人就不高兴了。
高兴的呢,是赢钱的,赢得红光满面,还有瓜吃,自然笑嘻嘻的。
不高兴的为什么呢,这傻逼输钱了,不高兴林云提什么输钱赢钱的,一脸的不高兴,把林云递过去的托盘推开。
“你给我拿开。”
这有点语气不善,借机发输钱的火了。
我去,这就没道理了,这输钱了,还能赖上我一个送西瓜的,你这是什么狗屁神逻辑,输死你,你一会儿还得输,林云不动声色,继续的一边找人吃瓜,一边的腹诽。
活该你输,你看,这一圈全是吃瓜的,不看你热闹,看谁热闹。
这鸟人,林云认识,当老总的堂兄一个很好的哥们儿,但这素质确实有点不敢恭维。牌也不是我叫你打的,钱也不是我给你输的,至于吗?
好像是开火锅店的,叫什么定总,姓什么林云倒是不知道,生意倒是做得不错,红红火火的,也是大家众人捧场的原因,包括林云过年过节的同学聚会,朋友们聚餐都是常去的。
你说你好歹也算一老板,输点钱,跟旁边送西瓜的小兄弟置气,真是TMD该你输。
按林云的想法,就你这点气度,玩一次就得输一次,这叫武大郎玩夜猫子,什么人玩什么鸟。
赌品不好的人,一般都是有去无回的,本就是小赌怡情,输点钱就咋咋呼呼迁怒于人的货,人品嘛,还有待商榷。
林云送完西瓜,自己也吃了几块,因为先前这个插曲,这货自然就过来关注这一桌玩牌的输赢情况了,画圈圈诅咒什么的,本就是这货的拿手好戏。
看不懂规则不要紧,谁出钱总看得懂吧,哈哈,阿弥陀佛,菩萨保佑,输死你个王八蛋。
很多人吹捧“圆滑”,吹捧“左右逢源”,吹捧“八面玲珑”,其实更多的是对自身处境的无奈,想做而又做不到的期望或臆想,亦或是对自身某种不齿行为的包装和粉饰,实在是不可取也不可学。
方就是方,圆就是圆,做人嘛,非圆即方,绝不可能又方又圆的。
1936年,爱国学者黄炎培第四子黄大能即将赴英留学。临行之际,黄父将平生坚守的座右铭稍作增改,并手书留赠。这就是黄炎培的“32字家训”:“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这里所说的“圆”,大抵指的是“灵活性”,绝不是指圆滑、狡黠,而是一种圆通、宽厚、融通,是与人为善,是随机应变;
所以“圆滑”绝不能成为一种处事原则,更非某些人所吹捧既要保持与人相处的“圆滑”,又要守住内心的“方正”那种终极的人生境界。
描述有褒有贬。
而到了近代或者现代,不知道从哪个时期开始,这社会上有那么一撮人,开始崇拜金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拜金主义,这本也无可厚非的。
但是其引申出来一种思想叫做人要像铜钱一样“外圆内方”,主张人的行为模式去符合铜钱的形状,以求达到某种契合,产生一种莫名奇妙的唯心的东西,姑且称之为磁场,方便和“孔方兄”之间达成某种沟通,产生相互吸引的效果,最终达成“腰缠万贯”的终极目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郅恽传》:“案延资性贪邪,外方内圆,朋党构奸,罔上害人。
最早出现的是“外方内圆”这个词汇,而不是“外圆内方”。
这就这部分人对“外圆内方”的解释,堂而皇之的登堂入室成为一种所谓流行思潮,更被包装为一种终极的人生哲学。
根据哲学的对立统一规律看起来也像那么一回事,但其实是错误的,这种思想根本站不住脚。
我们可以来讨论一下这些人所推崇的“外圆内方”到底要得还是要不得。
外圆:为人外在表现出来要圆滑处世,精通世故,成熟精明,老成持重,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就是这一撮人的代表思想。
从有铜钱以来,为了方便大家使用和携带,铜钱皆是方孔圆钱,为的是能够串起来,所以一串小钱也叫一吊,也可以称之为一贯,一贯大约是一千枚铜钱,唐宋时期各不相同。
因为自古以来每个人对钱的追求不同,所以很多文人墨客在各自的作品中都有过对这种铜钱的描述,比方“孔方兄”,比方“铜臭味”,比方“腰缠万贯”。
内方:内心时刻保持本色,心中有原则有道德有尺度有善念,绝不做有违国法家规,世理道德的事,但具体这一撮人做没做到,无人可知。
这些人觉得“外圆内方”是人在社会中应当具备的品质,外圆能保证在复杂的社会中不被欺骗,顺利与各种人打交道,内方又能保证自身人格特色和优良品质,少受外界不良影响。
这真的只是一个美好而荒谬的设想,绝无实现的可能。
工程人生
第一卷
第三十三章 晚餐
阅读工程人生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