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 湖湘后浪
“鸦片之患,如今江苏也有了么?”阮元听着林则徐之语,自也颇觉忧心。
“有,而且吸食鸦片的烟馆,后学就查禁了不少。”林则徐说起鸦片之事,既是气愤,又是无奈,也只得向阮元道:“可是江苏并非鸦片初始入口之地,只要广州鸦片一日不能禁绝,江苏这边,也是治标不治本罢了。如今且莫说江苏,后学听闻,就连陕西、河南这种内陆直省,也一样有不少人吸烟成瘾。一年流出去的白银,少说也有五百万了,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以后却又要怎么办呢?”
“少穆,你们在江苏做官,或许也有你们的想法,我在京中若是再收到有关盐法的呈控,也会先行询问过你,再做打算。其他的事,我……我也已经老了,具体的直省政事,已经做不动了,以后……以后还是要靠你们这一代啊?”阮元想着江南形势颇为严峻,陶澍和林则徐治苏数年,也算办事有方,若是仅因票盐法有些许弊病,就将二人斥革,显然会得不偿失。便也主动退了一步,以示票盐之事,自己虽不同意,却也不会过度干预,其中要事,自己入朝之后,仍是由陶林二人去办。
“陶总制,既然您主意已经定下了,那……咱们就先把重点放在淮北,下官看来,也是个稳妥的法子。”既然陶澍已经有了缜密的规划,林则徐便也不再反对。
此后终陶澍一生,票盐法都只是在淮北得到了实行,一时尚不得进入淮南。但陶澍却也在淮北进一步完善了票盐法,使其旧弊渐次消除,如此距离票盐法的进一步推广,自然也就不远了。
“少穆,我这几日也想过了,票盐法之事,如今确有不妥之处,所以我也想着,先把有效的办法落实了,再去做推广的事。咱们现在主要还是在淮北行票盐,淮南虽有,可用的不多,是吧?既然如此,咱们就先只在淮北行票盐法,淮南那边,以后再说吧。”
“陶总制,如今咱们行票盐之法,确是以淮北为主,可是……”林则徐与陶澍一同治苏多年,这还是第一次听陶澍说起退让之语。
“少穆啊,阮中堂跟我这番谈话,如今想来,也确实意味深长啊。”陶澍也向林则徐言道:“咱们兴利除弊,行票盐废纲盐,归根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把两淮盐务办好,达到官民两便的结果,却不是为了追名逐利,给后世留个能臣的虚名啊。既然如此,该承认的不足,咱们也要看到,也要去改。淮北毕竟不似淮南富庶,没有那么多旧盐商,票盐施行能方便些,咱们一边在淮北用着新法,一边再行清查不法商人,不能再让奸商从中取利了。这样再过些年,或许票盐法就没有弊病了呢?到时候,一个有利无弊的办法,说不定淮南还有人会求着咱们去用呢?另外,皇上让你我做了这么多年两江总督和江苏巡抚,也足见皇上信任我二人,能给我们足够的时间办事,那又为什么要着急呢?”
“阮中堂,他二人都是我在湖南后学之中所见最有实干之才,也最能够究心世务之人。虽然如今他们都是举人,可我看着,以后他二人是前途无量啊?我与他二人结亲,也是想着帮他们一把,如今朝廷之中,有为老臣渐趋凋零,可用的年轻人,听说也是越来越少了,我这样做,也算是为国储才吧。其实我也快六十了,我在世之时,还能冀求他们做什么呢?”陶澍也向阮元答道,至于最后一句,也是担心阮元认为他用人唯亲,是以多解释了一番。
“是吗,你二人若是入幕办事,也好,只是……”阮元听着陶澍介绍左胡二人,却也在不觉之间想到了自己的女婿张熙,张熙当年仅为生员,地位尚不如左宗棠和胡林翼,或许择婿一事,还是自己更开明些,可是此时距离张熙病故,却也有整整十五年了……
阮元终究对左胡二人了解不多,这一日不过寒暄得几句,二人便也告退。阮元也向陶澍道别,想着这次归京,也为林则徐准备了几片上等大理石,便将林则徐引到了自己行船之中,想着同他一叙旧日之谊。
“后学谢过阮中堂了。”林则徐自也清楚阮元话中之意,便也向阮元答谢道。
而此次会面之后,陶澍却也同林则徐开始了新的计议。
“少穆,如此说来,你们这些年在江苏,也不容易啊?”阮元也向林则徐感叹道:“不过,今年是皇太后六旬万寿,我看皇上的意思,是道光十年之前的前来旧欠,一概豁免,江苏以前有水旱灾害之时,我看也蠲免了不少钱粮,如此一来,百姓生计,应该会有所宽纾吧?”
“中堂,豁免积欠,确实可以宽纾民力,但总体而言,后学认为用处不大。”林则徐也向阮元道:“百姓之困,一在于天灾不止,二在于种种加耗,也就是陋规。许多直省即便蠲免了正赋,可陋规却减不下去,而且后学听说,有些直省陋规之数,已经超过了正赋钱粮,甚至个别省份,都有了官赋三升,民实一斗的说法。那如今这番豁免,又能蠲除多少钱粮呢?后学这几年在江苏,跟陶总制一同清点开支,对陋规厉行裁革,却也只得裁去半数,如今天灾日仍,官府公事日繁,总要有津贴把官府维持下去,让吏员拿了津贴,去下面办事啊?可朝廷正赋不仅不增,反而每年还要蠲免不少。如今,就算是这维持官府日用、官吏奉公的支出,都需要不小的一笔钱啊?更何况,这些年后学也亲眼得见,鸦片之患,在江苏也已经出现了,鸦片害民,白银又不住外流,实在是……”
只是想到林则徐数次为陶澍作保,阮元心中也自有疑惑,不由得向林则徐问道:“少穆,看你这些年做江苏巡抚,对这陶总制可是毕恭毕敬啊,他那个什么票盐法,我乡中友人皆以为百弊丛生,可你竟然和他一样力持票盐之法,你如今这些变化,倒是让我有些看不明白了啊?”
“阮中堂,这几年下来,票盐法之事,定立章程的是陶总制,可施行的事,有一半都是后学在做啊?所以后学清楚,这票盐法无论充实盐课,还是平抑盐价,其实都有实效。当然中堂说得也没有错,票盐法并非尽善尽美之策,可之前通行于两淮的纲盐法,后学也是亲眼看着,确实是已经实行不下去了啊?”林则徐也向阮元解释道:“更何况,陶总制定立票盐章程,还裁去了不少陋规,自己督院之内,也是一钱不取,既然陶总制所求并非私利,那就说明,这票盐法的本意,还是要解淮盐之困,宽纾商民之力的啊?后学在江苏做巡抚,也有快四年了,这些年江苏情况也算不上好,连年天灾不断,后学和陶总制、陈藩台百般定策,赈济灾民,厘定开支钱粮,方才把江南太平之状维持了下来,所以无论人品还是政事上的实才,后学都是愿意相信陶总制的。”
“阮中堂,这二位幕僚我也认识的,他们明年也想着再进京考一次会试呢,只是他二人都是陶总制姻亲,加上陶总制这里,从来不光是要办幕中之事,还会经常讲论经世之道,所以他二人便暂时前来投奔陶总制。依我说,他们两个以后也是去做官更合适呢。”林则徐也在一旁向阮元解释道:“这位左季高之女,如今已许了陶总制幼子,这位胡润芝正是陶总制之婿。他二人又热衷于经世之学,所以在陶总制这里,也能增长不少实干之才啊?”
“是吗,陶总制,您……您与人结亲,还真是不拘一格啊?”阮元想着陶澍贵为两江总督,却能够和两个举人结下秦晋之好,确也是个开明之人,不由得赞叹了几句。
“少穆,这些年江南的情况,真的不算好吗?”看起来,阮元与扬州之人多有书信来往,也对江南之情颇为知悉。可即便如此,并非亲见之事,阮元还是想着多方求证,方能得到实情。
“是啊,阮中堂,后学这十几年来,江苏的臬司、藩司、巡抚都做了个遍,江南水旱灾祸如何,后学都是一一看在眼里的。”林则徐也向阮元叹道:“十二年前的癸未大水,后学听说中堂也捐了钱,中堂自然是清楚的了,可之后呢,道光六年、十年,从武昌到苏州,都是连绵不断的水灾,听说许多百姓乏食,都只能去湖北,甚至云南逃荒。道光十二、三年,又是连年水患,道光十三年受灾府县犹多,也就是这些年江南之人所言‘癸巳大水’了。所以这些年下来,不光是后学,陶总制也只能把一半的心力都放在治水和赈济之事上,能够让江南一直太平,已属不易,可昔日商民繁盛之状,却也回不来了。如今所幸四川灾情不多,尚属富庶,每年还能运出不少粮食接济江南,否则江南是什么样子,后学也不敢妄言了。中堂在昆明做官,也应该听说了有些江南百姓,前往昆明就食之事吧?”
阮元听着林则徐之言,也是沉默不语,只因他所言与自己所知,竟是一模一样。道光十二、三年江南连年遭遇水灾,尤其是第二年,因为元气未复,田地受灾犹重,故而有了“癸巳大水”之名,却并非仅就这一年的水患而言。而江南商民困顿之状,相较于癸未大水之时,也是愈演愈烈。当然各人或许此时尚不知晓,由于气候变化,温度逐年下降,这时的东亚各国都出现了极端天气,日本同样饱受风雨灾祸侵扰,数年不绝,阮林二人会面后不过两年,日本大阪便即出现了大盐平八郎反抗幕府的大规模起事。而这时的清朝内部,以民间宗教之名试图反抗清廷之事亦是不一而足,只不过各个势力都不成气候,往往数日便被各省府县剿灭。而陶澍在天灾如此频仍的江南地区,仍能维持稳定,没让江南出现变乱,已是难得之事。
“好啊,季高、润芝,你二人今日也是遇见贵人了,快过来拜过这位大人。这位大人可是如今朝中的体仁阁大学士,从云南归京的阮元阮中堂,能见阮中堂一面,是你二人的幸事啊。”陶澍一边让两个年轻人前来拜过阮元,一边也向阮元笑道:“阮中堂,这二位都是我幕中办事的幕僚,也都是湖南的举人,这位姓左,名宗棠,字季高,这一位姓胡,名林翼,字润芝,他们两个虽是今年落了第,临时来我这里做半年幕僚,却把我江宁督院之事办得井井有条啊。你两个还愣在那里做什么,快来见过阮中堂啊?”看陶澍所指方向,那方面大耳之人当是叫做左宗棠,而那瘦削之人则是叫做胡林翼了。
“见过阮中堂。”左宗棠和胡林翼也向阮元作揖拜过,只是阮元听着二人之语,却也觉得有些陌生,似乎在两个人看来,自己就只是朝廷的宰相重臣,可自己修书兴学之事,二人却似并未听闻一般。
“陶总制,这两个年轻人我看着都不错啊?”阮元也向陶澍笑道:“看他二人身形样貌,若是只做个举人,我看有些可惜了啊?”
阅读大清疆臣。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