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战后问题总结大会(一)
现在因为骆永胜的深夜传召,倒是让大家伙难得的机会都聚到了一起。
寇凖来的最早,谁让他的府邸离着最近,要是摆架子的话寇凖完全可以等一阵再出门,但他显然没这个打算。
之前做了三十年宋臣,如今又做了六年的楚臣,说实话,寇凖也累。
有人走近轻轻唤了一声,把寇凖从沉思中喊醒。
“阁老想什么呢?”
“没什么。”寇凖随口遮了过去:“契丹已灭,国家大喜之日,老夫替着开心呢。”
身边围着的一群官僚便就顺着这话纷纷附和,一口一个国家之喜、一口一个陛下神威。
说的,全是废话。
文官这边基本都是寒暄,而武将方面则就聊得眉飞色舞了许多。
这次北伐大捷,他们虽然没能够得以跟上,但同为大楚的军人,也是与有荣焉的。
而这群武将中,又由以参谋司的一众参谋们最是开心。
战局的发展虽然在最后超出了参谋司的意料,但总体上来说很是偏差不大,这一次战后论功行赏,他们这些作战参谋一样有功。
可喜可贺。
和文武两班的官员各有所聊不同,会场那有那么一群人打进了会场就不说话,即使说,也是小声的窃窃私语,很少出现三五成群高谈阔论。
这是中央总署的官员。
一群在其他大楚官员眼中有些另类的存在。
三个圈子互不打扰。
在这个奇特的平衡中,十几名大汉将军走进了场中,其中一人扬起嗓音。
“圣驾到!”
原都还在各自纷扰的百官齐齐站起了身。
会场瞬间鸦雀无声。
瞩目中,一身皮弁服的骆永胜走了出来。
“吾皇万岁。”
这时候,便是连见面的礼节都不一样。
内阁和朝堂的百官都是作揖礼,而大元帅府和中央总署的官员都是抬右臂。
这种抬手礼最初只是作为军礼使用,后来严真拿了过来,直接当做君卫队的参礼。
既然某些人总喜欢说跪礼是一种折辱,那作揖弯腰就不是折辱了?
索性,君卫队也别作揖了,就都行抬手礼吧。
骆永胜竖手还礼,一马当先的坐在了会场礼台之上。
“这么晚召集诸卿来,是关于北伐的事,当然,朕知道你们肯定都已经知道了,逸儿,你再读读你二哥发来的军报。”
站在身后的骆成逸诶了一声,拿出那道骆成武送来的奏本,展开了大声诵读。
“契丹已灭,吾皇万岁!”
这就是骆成武的军报,就这么八个字。
简单明了。
原本堪堪坐下的几百名官员又下意识站了起来,齐声颂赞。
“契丹已灭,吾皇万岁。”
群喝声中,寇凖代表百官冲骆永胜做了一揖。
“仰雄主之圣威,赖三军之用命,今服远夷之于草原,得开太平定以万世,为陛下贺。”
这有文化的人说赞词就是好听,出口成章,不像骆成武这种赳赳武夫,除了会喊万岁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
“朕一样很开心,但朕不是来听你们道喜的。”
骆永胜笑着摆摆手,示意群臣落座。
“朕要是想听万岁,哪天都可以,没必要这大半夜的召你们来,都坐吧,咱们说点别的。”
说是要讨论,但骆永胜却是先招手。
数百名锦衣卫拎着锦盒走了进来,在每一个人的面前都放下一个。
打开来,是一碗羊肉泡馍和一碗小米莲子羹。
骆永胜的面前同样摆了一份,就算多了两叠咸菜。
“磨刀不误砍柴工,先吃点饭填填肚子。”
骆成武带头动起了勺筷。
这场会议,注定时间不会短。
会场陷入了短暂的安静中,只剩下勺筷碰击瓷器的声音。
等到所有人填饱肚子,锦衣卫上来收拾干净,骆永胜才擦擦嘴,喝了口茶水。
“咳。”
一声轻咳,咳进了众人的心中。
正题开始了。
“今天这个会不是北伐大捷的庆功会,因为北伐的将士们还没有回归,这个会的主题就一点,处理战后问题和总结辽国灭亡的原因。”
骆永胜开口为今天晚上这场深夜召开的会议定下了基调。
“战后问题现在有这么几点,涉及到战俘、民族、外交和草原建制四点,咱们一点点来讨论,先说第一点战俘问题。
在征服草原的战争中,我军一共俘虏牧民五十六万人,这批牧民怎么处理,朕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骆永胜抛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一个极其棘手的问题。
所有人在思考的同时也在暗暗心惊。
契丹部族数何止两百万,现在倒好,就剩下五十六万了?
至于怎么处理。
三方势力都在深思。
7017k
愣神之后,纷纷来见礼。
“阁老。”
身后,越来越多的脚步声响起。
参会的官员们都到了。
众人也都看见了寇凖,还都不由得一怔,显然是没有想到堂堂内阁首辅竟然如此提前的先赶到了会场。
俗话说得好,首都什么都缺,最不缺的就是官。
还是大官。
内阁、朝廷、大元帅府,光这军政两套班子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少数就得上百位了。
他已不在年轻,算算,六十的人了。
一时间,坐在会场内,寇凖的心绪就飘了很远。
内阁抓政务,君卫队抓思想和教育。
各忙各的。
再加上君卫队中央总署呢。
知道在百官嘴里,是怎么形容这个中央总署的吗。
那也得几百人。
西京是什么地方,京城啊。
‘小朝廷’!
对比内阁和朝堂,中央总署俨然就相当于是独立于外的中央第二套班子,内部有着完全明确的层级架构,从严真往下,一样分了几个部,加上地方省、府、县三级的行署班子,可以说,即使有一天骆永胜解散了内阁和朝堂,这个天下他还是乱不了!
当然,虽说是两套班子并轨同行,但内阁和中央总署之间的关系倒是谈不上水火不容,因为两者之间的职权并不冲突。
不出此时西京所有的官员的预想,他们很快就等到了御前司传出的消息。
骆永胜召见了所有在京三品以上的官员到皇宫外的国家大礼堂列席参会。
别觉得三品以上来的人就少了。
阅读楚书,太祖皇帝本纪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