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章:人设,始终如一

最新网址:www.washuwx.net

其实自从齐国管仲开始,历朝历代的统治阶级就知道商税是一块巨大的肥肉,并对之垂涎三尺,杨坚和杨广自然也不例外。但是即便是推出盐铁官营的汉朝,也只是使这项制度停留于纸面上、形同于无;后来的的每个王朝、每个地方政权也没有真正得了商税过。究其原因,主要就是杨集所说这些。

而在「不能与民争利」和「商人唯利是图,女干诈不忠商人」」这约定俗成的两大理念之中,世家门阀和达官贵人都是既得利益者,自然为自己所在阶层、自身利益拼命摇旗呐喊,以图得更多更多的利益。也正是「得益于」他们的鼓吹与镇压,「士农工商」的社会架构才会毫无动摇的一直延续下来。

当然了,「一语道破天机」的杨集本人其实也是巨大的受益人之一,然而这个混蛋一般的败家子,现在不但当众把事情挑明,而且还鼓励征收商税。

当凉州州牧府逐条逐款的细致的规范下来,普通商人免受各郡各县官员盘剥之后,他们需要上交的商税反而比以前少了很多很多。而世家门阀和达官贵人掌控的商队、商人却是惨遭重创。

他们家里的很多奴隶和自家主人一样,不仅分到田地,而且还能享受免税政策,当他们奉命在各地行商之时,也能凭借手中优惠政策的凭据减免一切赋税,不管他们带多少商品过境,也不用缴纳一文钱。

然而凉州被杨集这么一搞,这项优惠政策就没有了。而且他们行走于中外的商队,规模庞大;而过境商品越多,要交的商税自然就越多了。

世家门阀的商队失去特权,与普通商人无异,他们背后的主人当然闹了开来,不过正如杨集所说,他在杨广的默许之下,根本没有理会朝堂上的世家门阀子弟、达官贵人,直接对商队来了个「刀枪侍候」、没收货物。

他们损失极大,可是告又告不倒杨集,而且一个个又眼馋丝绸之路的巨大红利,最后只好服从凉州政策,老老实实的缴纳商税了。

不过与耗时极多的外贸生意比起来,遍布天下的国内生意才是世家门阀、达官贵人根本所在。当他们一听到杨集建议在国内也收商税,这些人的脸色都变了。

杨广冷眼旁观,心头大快。他知道这些人很想出声反对,但可惜的是什么话都让杨集给活生生的挑明了。所以在场的达官贵人们纵然想跳起来骂忍受,却也不敢反对、不敢骂。毕竟在座的任何一人屁股都不干净,他们任何一家、任命一族都有自己的商队,唯一的区别仅仅只是规模大小与否罢了。

此时此刻,谁要是胆敢跳出来反对,那便成了杨集所说的庇护「小女干商」的「大女干商」了。

不过杨广虽然很想把这块肥肉收归国有、收入国库,但是他也知道若是撬动这份利益,无异于虎口夺食,见场面一下子冷了下来,便缓缓的说道:「我知道凉州对商税的征收做得非常好、非常好,然而凉州毕竟只是一个州,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远比整个天下简单容易。所以是否在全国范围之内征收商税,需要一个漫长而严谨的考证过程,这也是诸公的职责所在。但是……」

杨广说得好端端的,忽然语锋一转道:「运河沿岸存在的问题必须解决,现在我只想问一句,诸公对于商税有什么看法?能否在运河之上试行?」

「圣人,老臣以为可以试行。」苏威身为尚书省左仆射,杨集之下第一人,自然要第一个表态了,况且他作为大隋中枢顶级要员,个人利益与隋朝利益息息相关,所以他对于能够慢慢化解南北隔阂的运河也是异常重视。

此刻运河之上既然出现了很多难解决的大问题,而杨集统一收税方式既能让运河如愿的繁华热闹起来,也能避免贪官污吏的滋生,更何况最后得罪人的,主要还是杨集这个倡导者,于是便点头同意了。

高颎沉思半晌,也沉声表态道:「老臣也认为可以一试。」

左右仆射的赞成,杨达、杨秀等皇族又纷纷出声附和,杨广顿时精神焕发的扫视外姓臣子一眼,淡淡的说道:「诸公,都表一表态吧!」

「臣附议!」

「臣附议!」

「末将附议!」

「末将附议!」

「……」

杨广这一问下来,表态的结果令杨集深感震惊,在场的将官居然多数都赞成了,而不赞成的人也仅仅只是以沉默表示抗拒、或弃权。

这让杨集感叹于自己到底

还是太过年轻、欠缺历练,容易被表象所迷惑,这些人明明是想反对的,但此时既不占理、又不想与皇帝对抗,便都「附了杨集之议」。

等他们回去以后,一定向自己的家族和派系官员说「一切都杨集搞的鬼、圣人的支持,不是我不想反对,而是我们反对无效。」

而最后的一切后果都由他杨集来扛,都是厉害的老狐狸啊!

但是杨集无所谓。

毕竟他是一个「债多不愁虱多不痒」的人,早就已经和世家门阀结下了深深地宿怨。此刻哪怕不去搞他们,他们也不会感恩;哪怕与他们和解,他们也不认。既如此,那还不如一路黑到底了呢。

至少能够让他在皇帝心目中的「人设」,始终如一。

有这一点,足够了!

当商部创立以后,凡是出入境的中外商人的费用,统一由设在各郡、只听命于州牧府商部官员征收,而治理地方的太守、郡

丞、县令等等地方官,虽然他们对商部官员有监督权、举报权,但却碰不了一文钱。至于行走于凉州的中外商人,只要在出入凉州时报关,向商部官员交足规定赋税便可畅行凉州各地,再也不用交一文钱。

杨集说道:「圣人,商税其实很好收的,谁要是胆敢不缴纳,只须刀枪伺候即可。」

众人:「……」

事实上,确实就是如此强权之下无人/权。就拿杨集来说吧,他打通丝绸之路以后,立刻成立一个主管凉州商业的「商部」,并且效仿管仲,将凉州打造成了一个什么「自由贸易大区」。而以往琳琅满目的过路费、过关税,经过一番整理整顿,也被他们统一纳入商税之中,收取的商税不再是什么东西都收,而是全部换成现钱。这与取代租庸调制的「摊丁入亩」十分相似,它把各项赋税统一成真金白银之后,费用比以前公平、公正、明朗,有效的避免了地方官员从中牟取不法之利,毕竟地方是要把足够的钱交上去的,这一点做不得假的,若是布帛、粮食什么的都收,地方官可操作的地方就多了。

「民间船只走一趟通济渠,几乎在任何一个郡任何一个县,都要缴纳名目各异的赋税,最后一核算,成本比贴海行驶还要高出无数,若是有些懂得朝廷律法的人抗拒不交,则被安上各种名目的罪名,最后连人带物都落入了不法官员之手,如此一来,谁敢走通济渠?诸公,这叫什么?这叫苛政猛于大风浪!」

「徐州刺史萧矩弹劾谯郡太守赫连横在通济渠私设关禁,牟取不法之利,名义上是北方的酂县官员、南方的临涣县官员所为,但是赫连横实在坐地分赃、幕后指使的嫌疑,赫连横和不法官员如今已被查处,但是我认为这不是普遍存在的事儿,干这种不法勾当的官员,绝非仅仅只是谯郡一郡。而私设关禁之事,也绝非仅仅只是发生在运河之上,甚至各条官道之上,也普遍存在着。」

「有鉴于此,我认为朝廷如果仅仅只是开凿运河、开凿官道,而不整顿官场、梳理官场,朝廷哪怕开凿再多运河、再多官道,那也只是一个个靡费无数、劳民伤财的摆设,根本就解决不了之前所说的开凿运河的用心、深意。」

对于这个,你娘知道吗?难道你就不怕你娘知道以后,率先把你打死?

「卫王,你觉得应该怎么收商税?」杨广眉头一挑,抢先问道:「你认为收得了吗?」

「照我看来,最大的女干商,其实就是手上拥有无数商人的世家门阀和达官贵人。」

一番话,说得承庆殿内鸦雀无声、君臣面面相觑,君臣脸色十分精彩,都用一种像是看怪物一般的古怪的目光看着杨集。

「除了疏通官场,朝廷必须拿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避免地方无休无止的盘剥过往商旅。」

「些地方官员私设关卡

「为了解决以上这些问题,我和朝廷决定开凿贯穿南北大运河。虽然朝廷在运河之上耗费无数无数财力、物力,可是我和朝廷开凿运河的真实用意造福百姓,从未想过从百姓身上收回一文钱,所以任何人都可以享受运河之便、任何人的船只都可以自由行驶。对民间的要求仅仅只是朝廷急用的时候,民间船只要避让;朝廷需要大规模使用的时候,民间船只要禁航。然而通济渠通航至今,足有两年之久了。但是江淮大地物资、商旅却始终没有大规模北上,通济渠也始终没有出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壮观局面。运河之上,除了官船和一些大商船队之外,民间客船、民间商船却是微乎其微、寥寥无几。」

说到这里,杨广语重心长的声音和口吻忽然为之一变,他语如刀锋,痛心疾首的说道:「诸公可知为何?是通济渠沿途官府和官员在运河之上私自设卡收税,以朝廷的规定、朝廷名义收钱,而理由竟然是朝廷要收回成本。可实际上,既无此令、更看不到一文钱。」

滥征税、巧设名目乱摊派,最后挥霍的是百姓对朝廷的信任、损害的圣人和朝廷的形象。纵观类似事件,究其根本还是以权谋私、地方官员自我要求不严所产生的结果。他们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向百姓、向过境商旅收取各种费用,其实在在很多地方官吏眼中都是「小事一桩」。然而正是这种看似是小事的不良风气最容易成为「大祸害」了。」杨集说到这里,出言建议道:「既然无法避免,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统一征收商税!」

「同为大隋子民,种田的百姓要交税、跑船的船主要交税、放牧的牧民要交税……而经商的商人属于商籍,他们的社会地位远不如民籍上的百姓、仅比奴隶高了一两等,可是许许多多大商为什么不用交税?为什么不用缴纳各种名目过路税?为什么可以自由自在的行走于天下?原因还是世家门阀、达官贵人背后支持着。」

「世家门阀和达官贵人养了大量商人、商队,而所谓的大商,实际上就是他们的奴隶,这些世家门阀和丰衣足食未免自身利益受损,每当朝廷说要征收商税之时,他们便冠冕堂皇的以「不能与民争利」为由,一致起来反对;朝廷一旦鼓励商业、盘活天下经济,,他们生恐民间商人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冒出来,从而影响他们的收益,于是又以「商人唯利是图,女干诈不忠」为由,一至起来反对。最后天下商业之所得,十之七八都流入这世家门阀和达官贵人的府库之中。」

永济渠施工进度上这个议题之上,高颍的观点是此刻发动冀州、幽州所有百姓去修,也不能近期之内修好,就算修好了,朝廷也没有足够的大型船只把军队和武器装备、粮草物资运到涿郡。与其以民怨沸腾的代价去修近期修不成、用不成的永济渠,倒不如当它不存在,这样最少没有把这个利民工程变成恶民工程。

这么简单的利益得失,杨广焉能不知?他比较担心有可能在东北方突然爆发战争之时,北巡大军像杨集当初去打契丹那般无粮可食、不得不铤而走险。不过当他听杨集说船只可以贴着海岸线安全行驶,便不再纠结于这个问题了,以示通过。

「关于运河,我想再说几句。」杨广对殿中文武大臣说道:「我当初就说过,我之所以要修以洛阳为中心的贯通南北的南北大运河,一是因为数百年以来,南北双方交流极少,彼此之间怀有极深的恨意、偏见、误会,而南人不北上、北方不南下的实情,使误会始终得不到化解;所以我大隋现在只是地域上的统一,而在人心上,始终怀有极重的隔阂。二是大隋地大物博、地域广袤,若是边地发生动荡,远在大兴、或洛阳的朝廷不足以在第一时间做出应对;陆路运力有限,不足以在最短的时间将军队和武器装备、粮草物资运输到战争前线。三是江淮众多物资始终运不到物资稀缺的北方,原因还是陆路运力不行、交通不便,从而使南方百姓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物资要么烂在地里、要么卖不出去、要么贱价卖,未曾享受到丰收的实利,而北方却又极缺、极需要。」

阅读大隋主沉浮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