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难易之别
奈何事情到了这个份上,那些文官不内斗,一个个喷子把矛头对准他们,就以他们的才学来说,十个武勋都没有一个文官能喷的。
到了后来,文官的火力之猛,已经到了让世人感觉,这些武勋对朝廷忠不忠,对大明皇帝忠不忠,那是捐钱多少来算了。
甚至还有一些御史言官上奏章统计各武勋的家财,说他们有多少田产商铺等等,公侯伯等级,从分封时间开始推算,他们必须要捐献多少银子才不算中山狼!
这个观点一出来,虽然不少文官还逮着武勋不放,但是也终归是有一部分文官,觉得他们说得也没错,就开始喊着,外戚集团,也要出钱。
看到这风向转变,徐允祯等人就松了口气,终于不用承担全部压力了。
只要矛头有转移,那就好办起来了。
首先,外戚集团要是不出钱,皇帝就不好让他们武勋出钱,因为出钱的道理都是一个道理,凭什么只要武勋出钱,外戚不出钱?
外戚同样享受大明的荣华富贵,如今大明有难了,出钱不应该么?
对于此,那些文官一点都不在意。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不管是武勋也好,外戚也罢,都是他们平时看不对眼的,属于两个阶层来的。
撸外戚的羊毛,文官这边没有一点心理负担,甚至还可以说是政治正确之举。
于是,他们也纷纷附和这种观点,要求外戚也出钱。
本来外戚集团这边,对于朝堂上发生的这些事情,那是吃瓜看戏状态的。结果冷不丁的,竟然殃及池鱼,顿时就有点傻眼了。
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掏他们钱,那是要他们命根子啊,当然不会乐意的!
于是,他们就一个个哭穷,说他们根本就不是武勋集团能比的,人家都传承了几百年,自己才多久,总之一个字:穷。
对于天下乱局,他们有心,但是无力啊!
武勋集团那边,一看外戚这边抵制不想交钱,顿时,一个个心中都是高兴了,便都开始推脱,说他们好歹是祖宗立下功劳,那是流血流汗挣来的家当。你外戚凭什么,真要说起来,是自己家有难,自己都不掏钱,还要外人掏钱?
仇视外戚的文官,甚至还有一些武勋,也学着之前的样子,给那些外戚列他们的家财名单。家里藏了多少钱不知道,但是名下有多少田产商铺之类,却是能查出来的。
外戚这边,在这样的压力下,自然找各种关系,去向宫里哭穷,想要免去这场无妄之灾。
然而,崇祯皇帝却是铁了心肠,不管谁来说,他都拿外面的话来反问:外戚好像是皇室一家亲,如今自己家有难,你不掏钱,人家外人怎么看?
总之,所有外戚的求情,一概不准,有本事,自己去和外面的人去辩驳,如果能说服他们,那也行!
外戚这边就傻眼了,就是外面那群人把火烧到他们头上的,那些人怎么可能被她们说服!
不过外戚中也不都是只知道吃喝玩乐的,也有精明的人。
其中就有人,灵机一动,就也喊开了。
他们认为,外戚之中,和皇室最紧密的,最有钱的,莫过于各地藩王。他们享受大明的供奉,荣华富贵多少年,他们有钱啊!
不管从那个方面来说,如果真要说给钱的话,那行,他们可以给钱,但是藩王也要给,这样才公平!
这个风向的转变,是一开始的崇祯皇帝所没有预料到的,也是左懋第没有预料到的。更是其他被动加入这事的人所没有预料到的。
那些武勋也觉得很有道理,真要说起来,藩王才是坐享其成,事享富贵,大明有难,这才是他们真正的自家人,自家人不应该也掏钱么?
如此一来,武勋,文官,外戚等等,最终形成了一致的意见。
文官要武勋掏钱,武勋看外戚,外戚看藩王,就这么一条链路就形成了。
最后这一致意见就摆到了崇祯皇帝的案头,看崇祯皇帝怎么说了。
如果是以前的崇祯皇帝,恐怕会对这个事情有些抵触。
一是他比较重情义,他的皇位是他哥给他的,他之前就是一个藩王来的。
另外一个,就是他从藩王成为皇帝,他是不想其他藩王参与到朝堂上面的事情,免得到时候出现什么不测之事。
然而,这时候的崇祯皇帝,心态已经完全变了。
对于那些藩王,他是能撸羊毛的,绝对不会放过。因为他知道,只有他有钱了,才能强军,才能赈灾,才能治理天下。
亡国灭种都只有两年时间了,这时候那还能顾忌其他鸡皮蒜毛的事情。
更不用说,他对那些藩王宗室已经安排了去处,也不会留在国内给他添堵。
因此,当所有事情的焦点集中到藩王身上,有关奏章摆到了他的案头时,他甚至都没有考虑,直接就同意了这些奏章。
甚至为此,他还演了一场戏,专门去了太庙,向列祖列宗,向历代先皇说明情况,并且表示,各藩王在这次出力了,他绝对不会亏待各藩王,将来必然会有所回报。
作为他的诚意之一,顺便着,崇祯皇帝还下旨,释放被关在凤阳高墙之内的原唐王,并招之回京。
这场戏一做下来,那些外戚顿时就傻眼了。藩王明确要给钱,那他们就逃不了了!
武勋集团也懵了,藩王给钱,外戚给钱,那他们也是逃不了,肯定是要给钱了!
文官集团这边,也没想到崇祯皇帝会这么做,当时都是非常惊讶。回过神来之后,一个个幸灾乐祸的同时,就都纷纷称赞皇帝圣明!
随后,他们自发地,监督这些皇亲勋贵给钱。在他们的心中,似乎是取得了一场大胜一般。
事实上,对此情况,崇祯皇帝也非常感慨。
之前的时候,他不是没有想过要这些人给钱。甚至他也记得,刘伟超和他说的,在原本历史上要他们捐钱之难!
可如今呢,他都不费什么事情,这事儿竟然就做成了!
回顾整个事情的发展,崇祯皇帝不由得又有了新的领悟。
然而,任何人面对别人要他掏钱的时候,都是不甘心,想要挣扎的。这些武勋,也同样不例外。
很快,有武勋就上奏,说他们愿意出钱表明忠心,但是,不能光是他们出钱,同样是勋贵集团中的外戚集团,他们什么功劳都没有,就只是一个血缘关系,就坐享荣华富贵。如今朝廷有难,皇帝有难,他们也应该出钱才对!
崇祯皇帝这算是第一次尝到了甜头,利用文武之别,以文制武,对付那些武勋,他来从中受益,却又不需要他费多少脑力,亲自上去冲锋陷阵。
他看出来了,这事情拖得越久,已经引发的官场舆论就对武勋们越是不利。
崇祯皇帝忽然有一种期待,那些武勋到底能掏多少钱出来?
司礼监这边,在朝会一开始,就立刻力顶这篇奏章,先行定下了一个基调。
说武勋和文官不同,特别是世袭武勋,那么多年来一代代都是深受皇恩,历代都有赏赐,理当在朝廷急需用钱之时慷慨解囊;而文官又不世袭,这种做法,适合武勋,不适合文官。
听到司礼监是这个态度,那些文官一个个都是大为放心,便纷纷附和起左懋第的观点了。
再到后来,甚至有更绝的言论出来了,说这些武勋不捐出多少银子,那就是中山狼,养中山狼干啥,直接给夺爵了拉倒!
…………
于是,这么一来,朝堂上很快形成一致,让武勋用出钱的方式,为国效力!
武勋这边,有不少人听到这个观点,一个个都是后悔,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出征呢!
本身来说,文武对立,反对武官这边是文官的基操,这是其一;
第二,左懋第提出不让武勋掌兵权,这原本就是大部分文人所认为的,本身和他们就没多少冲突;
于是,其他有关武勋的奏章,他全都留中不发,只是发下左懋第的这篇文章,让群臣讨论。
这么一来,作为皇帝的意思,其实就很明确了。
第三,还有一些人担心这些武勋出征反而会累及兵事,用钱来代替的话,也可以免了这种担忧。
第四,司礼监的意思,肯定是皇帝那边授意的,说明皇帝不会再撸他们文官的羊毛,而只是那些武勋的。当然,如果他们不配合的话,说不定崇祯皇帝就会和以前一样,让他们所有人捐钱。
对文官来说,崇祯皇帝在这点上起码是有进步了,如果不给予鼓励的话,他们也说不过去。
随后,左懋第便上了一道奏疏,说如今世袭之武勋虽不宜领兵出征,但是身为大明恩养之将,怎么也要报效国家,不能独善其身而不管天下之祸乱。
说了一大堆之后,他在文章的末尾强调,朝廷极度缺钱,武勋不正可以用捐钱来报效国家。如果连一点钱财都舍不得,那国家养这么多年,岂不是养出了中山狼?
以他的才华,引经据典之下,洋洋洒洒一大篇,崇祯皇帝看后,很是欢喜,感觉这篇文章应该早就拿出来才好。
阅读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