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 革新
在点了重修《大明律》的人员名单之后,崇祯皇帝又严肃地交代道:“卿等重修,皆要以太祖皇帝意思为基础,朕在此,再补充一二,卿等执行!”
贺逢圣是大明首辅,自然被崇祯皇帝点为律令总裁官,也就是总负责人,听到皇帝这话,便立刻代表其他人躬身领旨。
崇祯皇帝就看着他说道:“其一,太祖皇帝曾有言,法贵简当,使人易晓。因此,律法并朝廷公文等要加句读,详细句读规则,朕随后给卿,以后按朕所给的执行!”
这个贱籍,主要是历史遗留,明朝开国的时候也依旧保留了,还有一部分,是成祖皇帝给加的。
虽然说,这个贱籍的废除,其实让正户的那些利益受损,至少少了优越感,多了一些竞争。比如贱籍不能参加科举,但废除贱籍之后,他们就能参加科举了。
但是,不管是哪个皇帝,都不可能大过开国的太祖皇帝。
如今崇祯皇帝和成为神仙的太祖皇帝沟通过,肯定是太祖皇帝的意思,谁能反对?
贺逢圣等人,稍微犹豫了一会之后,最终便躬身领旨。
崇祯皇帝继续往里面加私货,对底下这些臣子,主要是看着贺逢圣说道:“科学一道,兴国安邦之学也,本不为凡间拥有;朕于太庙得之,用于强国富民,不敢私藏之,故铁道司,也分之于外,水泥配方,亦分之,如此等等,皆是如此。然则光朕一人,如此良学要想多用于强国富民,非朕之愿也;故此次,朕欲将科学一道加入科举,共享于天下读书人。此后,凡大明读书人,以圣学为师,科学为途,修己心,而利天下!”
如果说,崇祯皇帝从一开始,就直接嚷嚷说,要在科举上再加一门学科,绝对会引起所有人的反对。不说别的,光是科举的四书五经,那可是圣人之学,传承千年的,突然加入一门学科,凭什么?
但是,如今这个情况却是不一样了。
崇祯皇帝已经用事实证明,这个科学,就如同他所说那样,强国富民的好东西来的。
别的不说,光是大明的钢产量翻倍,以至于新式护甲和精良军械的量产,就是去年蓟州大捷能赢的关键因素之一。
想想看,一直以来,都是被建虏压着打,京畿之地,甚至还有关内其他地方,都是建虏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建虏入侵如入无人之地。然后,因为科学的加成,直接打得十几万建虏几乎全军覆没!
这要是不算强国的话,还有什么算强国?
还有,玻璃、水泥,特别是蒸汽火车,都已经在应用。据说宫内还有纺织方面的好东西,只是还没拿出来,这些如果只是卖钱的话,那可都是聚宝盆来的。富民之说,绝对不是吹的!
如此种种的好处,都是有目共睹的,并且皇帝之前也说过,这其实是属于格物致知的一个延伸,算起来,也算是圣人之学里面的。
只不过如今是把这个独立出来,以圣为道,科学为途,结合起来用。
有这些因素在,至少在场的这些大明高级官员,就并不觉得难接受了!
而崇祯皇帝此时说出来,是在和太祖皇帝沟通之后,估计太祖皇帝也是认可的。
因此,文华殿内,贺逢圣等人,互相看看之后,最终皆是领旨。
崇祯皇帝见此,便终于说到了事件的起因,礼制这一块方面。
只听崇祯皇帝对他们说道:“有科学一道为用,朕已经看到过,未来百姓之生活富足,因此,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的礼制,可适当放开,不过卿等应该也有数,哪些是不能逾制的,重新拟定一份之后,朕再过目!”
皇帝看到了未来百姓的生活会富足?这妥妥地就是太祖皇帝施展了仙法,才能让当今圣上看到的吧?
心中这么想着,对于这个要求,贺逢圣那是一点意见都没有,还生怕皇帝反悔,连忙恭声回应道:“老臣领旨!”
估摸着对于大部分礼制基础该是会降低一些,这样大部分人就不算逾制了。至于哪些礼制是绝对不能逾制的,比如潞王陵这种,是肯定不能逾制的。那还有呢……
他正在想着时,就听崇祯皇帝又对他交代道:“在不能逾制之红线之下,一般礼制之上,或许还有一些,也可以是准许更多的人享之。朕回头给卿等一份清单参考,主要是新设一些散官,是为各行各业之人才之用……”
听到这话,贺逢圣等人就非常好奇了,各行各业人才之用的散官?这是什么?
他们想着时,就听崇祯皇帝对他们继续说道:“是为能者,大师,宗师三阶,技艺达到一定要求,并为朝廷效力,则可给此散官,享对应之礼制;独商人一道,以钱之多寡衡量,每年需交对应金额之钱财给朝廷,以此证明财力,并且德行也要符合。而德行之符合,要看其慈善之举多寡。”
7017k
崇祯皇帝还没完,又接着说道:“除保留罪人贱籍之外,其他贱籍,包括乐户、惰民、丐户、世仆、伴当、疍户等,一律除籍,开豁为民,编入正户。”
这些贱籍的废除,在原本的历史上,是满清的雍正帝废除的。但在这个位面,既然刘伟超能影响崇祯皇帝,又刚好崇祯皇帝要借这个机会修改《大明律》,他自然是提了出来,从大明要团结一切要团结的人,对外扩张的角度,给崇祯皇帝洗脑,而不是从什么人权角度,因此,要做全球球长,千古一帝的崇祯皇帝,就立刻认可了刘伟超的提议,借着这个机会提出了废除大部分贱籍的决定。
特别是以后要学科学学识,必须要让这些学识更能传播,那标点符号就更是少不了。因此,趁着这个机会,他便提出了要加句读的要求。
使人易晓的原则,是朱元璋在律法这一块上提出来的,谁也没法反对。
“微臣领旨!”贺逢圣听了,也没有异议,当即领旨。
从吴元年十月,也就是朱元璋还没登基称帝的时候,就命令左丞相李善长﹑御史中丞刘基等议定律令,一共经历了三次大的修改,才最后定稿完成的。
由于明太祖严禁嗣君“变乱成法”,因此《大明律》定稿之后﹐终明之世未再修订。
确实有变通之处,则发布诏令或制定条例,辅律而行。比如弘治十三年(1500)制定《问刑条例》二百七十九条。嘉靖二十九年(1550)重修,增内三百七十六条﹔万历十三年(1585)又重修,增内三百八十二条。此后律﹑例并行。
古代的文章,私下里可能会有断句,就是使用句读,但是,一般给别人看的,都是不加句读的。而这,被古代读书人认为是一种基本能力,是识别一个人学识水平,从而造成文字的传播困难,体现读书人身份。
对此,在看多了刘伟超给过去的文章书籍之后,崇祯皇帝深以为然,觉得后世的那套标点符号非常好,使得文章更简单易读,利于传播。
因此,在崇祯皇帝说完之后,贺逢圣等人,又是没有异议,齐声回应:“臣等遵旨!”
随后,崇祯皇帝点了在场的内阁成员,并六部九卿以及司礼监共同参与重修《大明律》。
而如今,崇祯皇帝不是说要发布诏令或制定条例,而是直接说修改《大明律》,这说明什么,说明这肯定是获得太祖皇帝的首肯,才会这么说的!
换句话说,崇祯皇帝和天上的太祖皇帝能沟通,这是又一个证据了!也难怪自从太祖皇帝显灵之后,崇祯皇帝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不管是什么朝代,除了主体上的一些律法规定之外,一些细节上的律法,肯定是随着时间的变动,需要做出改变的。
就《大明律》来说,共分30卷,篇目有名例一卷,包括五刑、十恶、八议以及吏律二卷、户律七卷、礼律二卷、兵律五卷、刑律十一卷、工律二卷,共460条。
这么想着,贺逢圣等人,皆是没有异议,齐声回应:“臣等遵旨!”
看着底下群臣,崇祯皇帝严肃地说道:“太祖皇帝曾有言,法贵简当,使人易晓。若条绪繁多,或一事两端,可轻可重,吏得因缘为奸,非法意也。夫网密则水无大鱼,法密则国无全民,卿等悉心参究,日具刑名条目以上,吾亲酌议焉。故此次重修《大明律》,亦要按太祖皇帝这个意思来做,明白么?”
这是太祖皇帝的训导,谁敢违背!
这肯定是和太祖皇帝商量好了的!
文华殿内的这些官员这么想着,便纷纷躬身静听皇帝的决断。
只听崇祯皇帝严肃了脸,对他们说道:“大明开国已有两百七十五年,当初制定《大明律》时和的情况和如今已经大不相同,因此,朕决定,按照如今之情况要重修《大明律》,关于礼制这一块,也在重新修订范围之内!”
阅读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