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禅让(3000)

最新网址:www.washuwx.net

但也不是没有例外,冀州刺史元孝友进献的祥瑞与众不同,却是信都城中数十万百姓或签名、或画押,请求齐王莫要因对天子之忠,而辜负万民之望。

元孝友的祥瑞送进齐王府的当天,元善见即下诏,封建州刺史高浚之妻为公主,而高浚之妻,正是元孝友之女。

这么一出,也让各地官员摸清了高澄的想法:原来齐王殿下喜欢这调调。

元善见于是第二次下诏,表示天命无常,自古帝王不一姓,社稷当归有德之人。

谁是有德之人,那自然是大魏寡妇之友,齐王高澄。

元善见效彷尧舜禅让,尧以二女妻舜的典故、曹丕代汉,献帝以二女为曹丕之嫔的旧例,嫁二女于高澄。

群臣依旧上表劝进,表达对齐王代魏的支

持。

不过就连继承王位都得六辞六让的小高王,又怎么会在第二次禅让时点头。

于是整个太昌十六年(547年)的夏秋两季,任由元善见一再表示魏室不德、天命在齐,而齐王高澄却连番上表辞章,推辞好意,往来一共九次,元善见人都快被拉扯麻了。

入冬以来,各地秋税多数运抵国库,其中也包括陇右、鲜卑迁户的税款,这是高澄施恩,下令为他们减免五年税赋后,第一次向朝廷缴纳秋税。

府库充盈,高澄也终于点头,准许高隆之等人发起第十次劝进。

太昌十六年(547年)十月十三,北方三十八州刺史及下属郡守尽皆上表请求齐王进位,元魏宗室见状,也知道在九次辞让之后,高澄掀起如此声势,必然是要动真格了,纷纷跟进,唯恐动作迟了,惹怒齐王,日后被清算。

十月十七,元善见亦在尚书令高隆之,左仆射孙腾、右仆射杨愔、中书监司马子如等大臣的劝说下,第十次向齐王颁下禅位诏书。

同时效彷尧舜禅让,尧以二女妻舜的典故、曹丕代汉,献帝以二女为曹丕之嫔的旧例,嫁二女于高澄。

两位小公主虽非高皇后所生,但按照庶出子女以嫡妻为母的规矩,应该要称高澄一声舅父,而以元善见与元仲华的兄妹关系,似乎也要唤一句姑父。

这样的做法有违伦理,但确确实实就是这么个流程。

这一次高澄并未一口回绝,却也不作表态,只是闭门在家不出。

尚书令高隆之领着洛阳群臣往齐王府门外哭拜,乞求齐王殿下顾念苍生,莫再推辞。

高澄依旧没有开门,少倾,天子亲至齐王府,高澄这才开门迎君,神色尽显诚惶诚恐。

元善见却不进门,当着群臣的面紧紧握住高澄的手,言辞恳切道:

「尔朱暴乱,国势倾颓,得齐献武王(高欢)重悬日月、再造魏室,才有朕侥幸登临帝位。

「然御极十六年以来,却无寸功加于社稷,无恩德施以黎民,而齐王以英明之略,外有伐叛柔远之功,内有济世安民之德,才德昭昭,海内称颂。

「如今九辞九让,足以彰齐王大节,然君命不可违,人心不可负,还望齐王以天下为己任,纳受此诏。」

说罢,元善见命宦官将逊位诏书递来,亲手交到高澄手上。

经过多年的反复锤炼,元善见的演技早已被高澄打磨得炉火纯青,但还是比不过此刻泪流满面的小高王。

他颤抖着手接过诏书,哭拜道:

「臣父蒙陛下信重,委以军国大事,立志兴复魏室,臣继父王遗命,为报君恩,不敢懈怠。

「时至今日,臣受群臣、百姓逼迫,心怀惶恐,闭门谢客,亦是要辞官归乡,以续大魏社稷。

「然臣九辞,却得陛下十让,如今陛下以肺腑之言相告,臣非铁石,又如何敢再劳君上相请。」

众臣见齐王终于应了下来,无论齐王党羽,或是宗室大臣,纷纷弹冠相庆,而元善见心中,却万般情绪糅杂。

受诏只是前菜,齐王府前群臣散去,天子亦回了宫城,只留尚书令高隆之、左仆射孙腾、右仆射杨愔、中书监司马子如等心腹随高澄入府,设计接下来的禅让大典。

翌日,参照曹丕篡汉的剧本,高隆之受命于洛水河畔主持营建受禅台。

受禅台可不是垒个土堆便成,高隆之耗时两个月,赶工加点,终于按照曹丕受禅台规制,筑起了一个占地13亩的三级台。

届时官员将按品级分布在三级台上,每级又有27层台阶,三级共81层台阶通顶端,台顶北部建有宫殿式建筑,楼阁石栏气势磅礴,威武壮观。

受禅台于太昌十六年(547年)年末筑城,精通玄象占卜的庾季才受命卜卦,以明年正月朔日为吉日,定下了受禅日期。

公元548年元日,拉扯了几乎一整年,高氏代魏的受禅大戏终于拉开帷幕。

才寅时(凌晨三点),早早被调来洛阳的梁、陕、广三州九万鲜卑战兵与洛阳十一万京畿军、五万水师,共计二十五万大军便已在台下列阵。

直至卯时(凌晨五点),元善见步上受禅台台顶,文臣武将们按照各自的品级立于三级台上,亦有柔然、吐谷浑、甚至南梁使臣观礼朝贺,三级台上,数万人陪位就绪,只等齐王出现。

卯时过半,在一片锣鼓喧天,彩旗招展中,齐王的车驾行至受禅台前。

高澄才一出现在众人眼前,台下二十五万大军便在将校的带领下,齐声高呼万寿。

在直冲云霄的声势中,高澄迈开步子,攀登起这座权力的高台。

他每登上一级台面,总要稍稍站立一会,环顾台上官员们,瞧仔细了那一张张兴奋的面容。

走过81层台阶,高澄终于行至台顶,出现在元善见与一众***、以及观礼外兵的视线中。

高台下,将士们已经止住了呼喊,高台上,元善见宣读起了逊位诏书。

诏书内容通过站立在一级级台阶上的戍卫们,他们雄浑的嗓音向下传播。

在这座宏伟的三级受禅台上,高澄又一次接过了元善见的逊位诏书,他站在最高处,转身俯视芸芸众生,终于再也按捺不住笑容。

当然,小高王自己也不知道自祖父高树以上,祖宗们都留有什么遗训。

然而高澄的谆谆教诲却不能使高隆之这个目无君上的女干贼悔悟,五月上旬,他再度领着群臣向元善见上表,请求天子禅位于齐王。

太史令也以天象为由,加以左证魏德以衰,群臣纷纷劝进,均表示齐王有大功大德,理当顺应天意民愿与百官之请,登基为帝。

只是这一切都被大魏最后一个忠臣齐王殿下给严词拒绝。

高澄厉声训斥高隆之,宣称他与先王两代人掌权,一心只为匡扶社稷,救万民于水火,渤海高氏以忠孝传家,他不能置祖训于不顾。

该来的终究来了,正月初八,高澄往邙山拜祭高欢后,正式开始为篡国而预热。

由于高澄早在继承王位时便已经在六辞六让后收获假黄钺、九锡等殊礼,高氏代魏只剩了最后一步,受禅。

最先是洛阳县、府二学中兴起的齐王功盖千秋、恩满四海,天子是否应该效彷尧舜禅位让贤。

于是一场波及整个北方的***上书由此展开,州城、郡城百姓,会写字的就签个名,不会写字的就按个指印,尽数作为民意,送抵洛阳。

住在深宫的元善见感受到汹汹民意,于同年四月,在尚书令高隆之的劝说下,写下禅让诏书,由高隆之带上诏书与符节玺绶往齐王府,宣诏册立齐王为帝,愿以江山社稷相让。

不作嘉奖,是因为高澄不想被后世人看笑话,毕竟这种把戏,他自己以前也没少憋笑。

而进献祥瑞也是各地刺史表现对自己的忠诚,以及对高氏代魏的支持,更不可能以此责罚。

这样的讨论居然没有被官府禁绝,外地州郡长官得知消息,无需高澄授意,纷纷发挥主观能动性,伪造祥瑞。

并州刺史陈元康声称汾水有大龟现世,其腹长有一个齐字。

经过这么多年的操弄,元善见的名声早就臭不可闻,高澄不打算再拿日食去作文章。

甚至也没搞什么齐王当为天下主,朔日日食为之预的戏码,他的篡位早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无需再去画蛇添足。

兖州刺史刘洪徽上奏称有渔民从黄河中捞起一个石人,石人倒是双目健全,背后也只镌有五个大字:「齐王主天下」。

诸如此类的还有许多,就连荆州刺史侯景也跑来凑热闹,向洛阳进献与齐王有关的祥瑞。

高澄对于上述行为不作嘉奖,也不惩罚。

时间的巨轮驶离太昌十五年(546年),太昌这一年号也用到了第十六个年头,早些年群臣还会请求高澄为天子更换年号,但后来也再没人提,眼瞅着江山社稷都要姓了高,天子的年号改与不改,也确实没了必要。

元旦,高欢临死前看到的那场日食如期而至。

高隆之提议以日食为由,指责元善见失德却被高澄拒绝。

阅读重生北魏末年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