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任性的于宝宝
于谦这货,前几天吏部定名单的时候,还特意跑到吏部去撒泼骂了一通,把名单这种人人都视作烫手山芋的问题交给他,那肯定是没毛病。
说不定这在于谦看来,还是一个善举。
以后没准可以用这件事,找他请酒喝啥的。
但是今天这件事上,陈循很不厚道,看起来似乎是重视了于谦的不满,从而交给于谦一次裁定的机会。
可这个老滑头到底是怎么想的,这些内阁辅臣怎么会不明白。
当消息传到兵部,因为此事郁闷好几天的于谦却是大笑起来,连声说道:“德遵知我,德遵知我啊!”
德遵,是陈循的字。
看于谦这么高兴,来传话的内阁官员一脸懵逼,都不知道咋说好了。
这属于是被卖了,还给人家数钱啊!
然而,于谦是真的不知道这些吗?
他实则是懒得计较这些,在于谦看来,陈循的做法虽然有些软弱,但结果却是好的,将这份名单交给自己,毕竟比直接发出去要好。
名单已经到自己手上,于谦就顾不得那么多了,也根本没必要再去和陈循撕破脸把所有人摆在台面上来。
其实他什么都明白,只不过是一些事情于他,实在是小事。
于谦不怕当背锅侠,只要他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他就会义无反顾的去做,他倒是还怕陈循就这么把名单通过。
如果陈循真那么干了,于谦第二天就敢直接跟他绝交。
没错,于宝宝就是这么任性!喜怒哀乐,全都写在脸上!
陈循也正是看清楚于谦的为人,才将人人都看做是烫手山芋的京察名单,交到了于谦手上。
朱棣本来都在和礼部左侍郎章伦商量,打算趁热打铁,在下个月由礼部牵头,开办一次恩科,选拔新官员走马上任,顶替这九十二个人。
当小太监汪直气喘吁吁地将消息传到乾清宫,章伦人傻了,朱棣倒是并不意外,只是觉得挺有意思。
你就说说,咱大明的这些官员到底有多喜欢内斗吧。
上一世这些事情都是皇太子朱高炽经手,朱棣也就是时不时看两眼,并且通过厂卫暗中监察,保证事情不太朝纲,还真没这么大的感触。
现在看来,这帮家伙是无时无刻都在内斗啊!
自打重生再次登基以来,这帮文臣是一点儿没消停过。
折亩法,里里外外斗翻了天。
开京察的时候,京官们尔虞我诈,互相揭老底,也有登门拜访掏空心思想要攀高枝好留下来的。
朱棣整天看着这些文臣们斗来斗去的消息,不禁在想,太子当时难道就不觉得头疼?
这次京察名单朱棣之所以直接通过,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想把事情弄的简单点,自己不卡着,总该没啥事了吧?
按照以往文臣们的尿性,自己想干的事情,他们是一定不会直接同意的。
这下可好了,他们又开始互相斗起来了。
朱棣没说话,压力自然给到最后的决策机构——内阁,内阁呢?却也不想做这个冤大头,就想把事情再发回六部。
可是这么一来二去,哪有个头?
京察既然开了,那就必须要结束,就必须有个人敢承担这份名单会被天下人议论的结果。
六部也不是傻子,谁愿意啊,老子高堂上坐得好好的,明眼看着天上飞来一口大锅,还非要去顶着?
陈循毕竟才刚当这个内阁首辅没多长时间,也想多干两年,不想多得罪人,所以事情就落到了于谦头上。
而于谦呢,偏偏又是个嫉恶如仇的急性子,这事情打回去交给兵部,也正好合了他的意。
这下好了,背锅侠于谦出现了。
要是名单办得好了,那说明京察结果真实,留下的官员是真的有能力,要是于谦也没办好,顶锅的自然也就是他。
皆大欢喜,等着于谦出丑就行了。
其实朱棣也猜得到,这个时候,很多于谦的对头应该已经在写弹劾他的奏疏了。
毕竟于谦这个为人处世的方法,得罪的人必定不少,何况北京保卫战刚结束的时候,于谦的名声甚至比自己这个皇帝还响亮。
所谓枪打出头鸟,这不是没道理的。
就是于谦没什么过失的时候,由于嫉妒而弹劾他的也不少,但是都被朱棣压下来了,因为朱棣是真不忍心处罚这个老朱家的“于宝宝”。
其实陈循和于谦私下的关系相当不错,很多于谦想要举荐的官员因为某些原因,是陈循上疏帮助他举荐的。
很多事情,他和于谦都有来往。
“听说于谦对这份名单不满?那好,便将名单发往兵部,要名单再定一份名单,交来内阁。”
“我倒要看看,这个于谦又有什么话说。”
陈循这一招祸水东引,可以说是极为的不厚道。
因为,他也是这个样子。
朝廷很多大事,皇帝不愿意决断,六部不愿意背锅,决定权往往就要落到内阁头上,内阁其他的阁老一般还都是忍者。
除非火烧眉毛,内阁其他阁老是很少主动站出来提出疑问的。
“咳咳...”
陈循咳了几声,留意下属各辅臣们的眼神,见众人波澜不惊,这才说道:“京察名单一事,极为重要,不可轻定。”
这个人就是兵部尚书于谦!
除了于谦不害怕这些以外,朝廷上根本没有第二个人敢在这种时候站出来接话,都怕当背锅侠。
做到他们这个位置上来,也就算是位极人臣,换句话说,官场之路基本走到头了,再往上升无可升。
所考虑的,一般都是怎么在任期内不搞出事情来,好安安稳稳的退休。
事实也就大致如此,陈循深知内阁首辅这个位子并不好做,曾经在次辅的位置上,看着王直对很多人讳莫如深,他很不理解。
现在他来到这个位置上了,也就释怀了。
当然了,要是有唾手可得的功绩,他们自然也是都不会放过,但如今这种说话就等于争当背锅侠的行为,自然是不说话最好。
指望他们,根本不行。
但是陈循环视阶下,很快就想到了一个人,一个今年五十好几,须发皆白了,还是和以前一样愣头青的人。
内阁没有直接点头,问题就很严重了。
混到这个地步的,至少都在官场摸爬滚打十几二十年了,都不是当初青涩的模样,陈循还没等张嘴,很多人就明白他屁股在朝那边磨蹭。
这老东西,肯定没憋什么好屁。
阅读朱棣重生土木堡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