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第800章 长孙皇后的洒脱
就他而言,如今李恪权利几乎达到了巅峰,可随着南征结束,陛下回朝,权利必然回收。
总结起来,其实就一句话,有权就用,过期作废。
不过李恪依然摇了摇头,说道:“这种谣言是压不住的,相反的,越压,这谣言便会传得愈发的夸张,甚至还会有新的谣言出来,说本王是在心虚,到时候我们的处境只会更差。
说到这里,李恪甚至笑了起来,“这么说的话,李愔那小子此番倒是真帮了本王一个大忙,借此机会,也是时候试探一下,到底有哪些人是蛇鼠两端之辈。”
他都这么说了,杨怀之也就不再多言,当下也便笑道:“还是殿下胸怀宽广,臣不如也,这事儿要是换在臣身上……”
“怀之先生过誉了。”没等杨怀之的彩虹屁拍完,李恪便笑道,“说起来,不过是本王清楚如今做什么都无用罢了,真要说的话,倒是和胸怀宽广无关,如果真有切实的解决方案,本王也想有仇报仇,有怨报怨。”
他倒是坦然,这些年屡屡遭受打击,对于他而言,其实也大都习惯了。
挫折是真能让人成长,这道理,就没错过。
同一时间,梁王府。
李愔最近真可谓是春风得意,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子,他还是第一次感受到皇子带给他的荣耀。
以前,他总觉得皇子这个身份还不如平头百姓,那时候,众人似乎只知道皇兄。
而他们这些皇子,真就比透明人强不多了多少。
“殿下,如今这个情况,对我梁王府极为有力啊。”梁王府的长史笑道,“要不要这个时候……”
“太早了。”李愔闻言,摆了摆手,“本王的几位兄长,可没一个是省油的灯,他们如今没出手,要么是没找到好的办法,要么就是看到事情的本质。
真以为本王去皇兄那里哭一嗓子,皇兄就会真的相信本王?
太天真了,皇兄到如今之所以一言不发,不过是念在兄弟情份罢了,就这,还是因为母妃刚刚离世,若是换在平时,你看他会怎么做?
真以为本王这皇兄,斗不过太子,还拿捏不了我们?
这个时候,造势比什么都重要。
比实力,我们梁王府一个都不比不过,但有些时候,真就不是谁跟有实力,谁就能笑到最后的。
还记得我们那位太子么?
他当年进入吐谷浑的时候,能比当初的慕容顺更有实力?
但他为什么笑到了最后?
民心!
这些年,本王什么都没做,一直在研究大明的发家史,最终,本王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
李愔这话说完,哪怕是长史而言愣住了。
他虽然辅佐李愔多年,但往日里,李愔还真没跟他说过这么多,当下也是来了兴趣。
“不知殿下发现了什么秘密?”
李愔笑道:“得民心者得天下!
不管是我李代隋杨,还是隋取北周,其实都是士族夺的天下,与普通百姓关系其实不大。
但皇兄强势建国,却让本王真真正正的见识到了百姓的力量。
当初的皇兄,不过二十来人,能有如今这个成就,说到底,就是吐谷浑的百姓推上去的!
可他们为什么会选择皇兄?
哪怕皇兄有鲜卑血脉,但当时皇兄的身份,终究只是一个汉人,说到底,还是慕容顺的逼迫。
是慕容顺将这些百姓逼到了无路可退的地步,皇兄才有如今的成就。
归根结底,吐谷浑的那些百姓,才是皇兄最终能成事的关键!”
李二的儿子,可能有人荒淫无道,可能有人沉迷酒色,但该说不说,教育都是不差的。
从小不说耳濡目染,就是从小教他四书五经的,又有哪个不是当世大儒?
而长史听到李愔的言论,嘴里一直嘀咕道:“得民心者得天下?”琢磨了一番后,长史当即躬身道,“殿下大才啊!”
“长史说笑了。”李愔摆了摆手,道,“本王哪里算的什么大才,真正大才的,是本王那位身在千里之外的皇兄。
他才是真正的大才,短短数年,建立庞大的大明帝国,纵观史书,又有几人能出其右?
要不是因为有皇兄的鞭策,本王到如今估计也和其他人一样,不过是一纨绔罢了。”
他这话倒也没作假,一开始,他对于什么大位,真就没太多的想法。
但那些年,李承乾的壮举每每传回长安的时候,他都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久而久之,便有了效仿之意。
但他身份何其尴尬,加之既不是嫡长子,又不是庶长子,所以这些年来一直在等待机会。
如今,机会来了,他岂会轻易放过?
“暂时什么都不要做,也不要拉拢任何人。”李愔想了想说道,“既然坊间都说本王有一颗赤子之心,那就将这颗赤子之心一以贯之下去。
时间长了,大家才会明白,本王这颗赤子之心是何等的纯粹。
与其本王去争,不如民心所向。
有些时候,不争便是争。”
“殿下高明。”长史闻言笑道,“的确,殿下能感悟出得民心者得天下这番言论,这未来,大有可为!
下官李义府,愿誓死追随殿下。”
李愔点了点头,也不再多言。
而李义府见他不说话,思量了半晌,这才说道:“那我们是不是要继续……”
他这话的意思是,继续在坊间给李承乾几兄弟制造一些谣言。
李愔笑道:“那是自然,不过到了这个时候,就不能一味的谎言了,真真假假掺和着来吧,全是假的,终归会露馅,七分真三分假,才是谣言的精髓。”
“下官明白。”李义府闻言笑道。
他自然是明白这个的。
当然,对于他来说,追随谁其实不重要,他更想自己走得更高。
但如今这个情况,他其实也没更好的选择。
明面上,越王是不参与这档子事儿的。
至于蜀王,呵呵,他其实比谁都清楚,蜀王的机会不大。
别忘了,他之所以能出任梁王府长史,便是马周推荐的。
时常和马周有书信往来。
而马周其实也蛮看重他的,在信中明确告诉过他,让他不要掺和到蜀王和太子之争中。
虽然没有告诉其原因,但以李义府的智慧,又怎么可能看不明白?
这也是当初马周之所以推荐他出任梁王府长史的原因。
要知道,一开始,李二可是打算将其安排在蜀王府。
所以,他如今能依附的,其实只有李愔。
当然,真要是李愔这边有翻船的可能,他自然是第一个跳船的好汉。
政客的承诺,尤其是李义府这种为了能走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政客,他们的承诺最不值钱!
……
另一边,东宫,长孙皇后十年如一日的在做锻炼。
别看她一天啥都没做,但对于她来说,这长安城的事儿,还真就没有什么能瞒过她的。
相对的,她甚至比李二都知晓得更清楚。
这没办法,唐明两国的密谍司,只要她想过问,都不会瞒着她。
做完锻炼,长孙伸了一个懒腰,问道:“确定最近长安的风波,都是李愔那小子弄出来的?”
“回娘娘,这个已经确定了。”一直侍候在旁的内侍当即躬身说道。
“这小子,倒是真有了长进,陛下这几个儿子,还真出了几个头角峥嵘之辈。”
说着,长孙皇后自己都笑了。
对于她来说,李愔的这点儿小把戏,虽然上不得台面,但也是值得肯定的。
站在一个长辈的立场来说,她还是有几分欣慰的。
虽然说是在和自己儿子争,但那有什么?
高明如果连一个李愔都忌惮,他也没资格窥视大位。
不过她之所如此这般,说到底还是因为李承乾如今羽翼丰满了。
整个大唐,除了李二,还真没人能给李承乾制造太大的困扰,如此一来,她也就不像之前那么担心了。
对于她来说,如今只要李泰、李治这两个家伙不掺和进去,她是无所谓其他皇子去跟李承乾争的。
在她看来,不管是谁和李承乾争都无所谓。
相反,这还能让大唐的百官认清楚,到底谁才有资格坐上那个位置。
“听说,梁王还得出了一个结论。”内侍闻言笑道。
“嗯?”长孙皇后笑道,“什么结论?”
“得民心者得天下。”内侍也是笑道。
不过长孙听到这话,倒是沉吟了片刻,这才说道:“还别说,这家伙,倒也是真的长进了,得民心者得天下,这话要是传到陛下那里,只怕都会龙颜大悦。”
何止是李二,这话要是让李承乾听到,估计都会呆滞在原地。
“不过这话不难,说出来也容易,但真要说的话,做起来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长孙皇后笑道,“这么说的话,他如今的所作所为都是在争取民心?
呵呵,真要用这种法子争取民心,这民心也如陶瓷一般,一击即碎。”
长孙皇后的政治智慧,在女人中,那也算是出类拔萃的,若她是男儿身,也不是做不得一朝宰辅。
“娘娘说的是。”内侍闻言笑道,“一开始奴婢听到这话,便有种镜中月水中花的感觉。
这话明显是在说太子殿下,但太子殿下当初之所以赢得民心,那是全心全意为了百姓去考虑,去衡量,去做的。
这才有了大明民心所向的盛世。
而放在梁王身上,梁王不过是在欺瞒百姓,百姓虽然只是百姓,但终归不是傻子,谎言这个东西,早晚也会被人拆穿,届时梁王所期待的民心所向,也不过如泡沫一般,一戳也就破了。”
“是啊。”长孙点了点头,当即又摇了摇头,道,“罢了,让他们去折腾吧,终归是他们自己兄的事儿,本宫虽然是高明的母亲,但也是大唐的皇后,就不掺和了。”
他之所以这么说,自然是他真的听到了不少的风言风语,相对的,他其实比李恪还着急。
“如果对本王没有绝对的信任,这样的人留着有何用?”李恪倒是不以为意,反问道,“难道说,真要等到我们一败涂地的时候,让他们提着你我的头颅去邀功?”
李恪这些年,倒也不是白给的,倒是真学会了不少东西。
就如今这个情况,他还能如此冷静,可以说这些年他也成长了不少。
“可我们要是什么都不做,不说旁人,就是我们自己人,怕是也会有不少非议。”杨怀之说着,也是头大。
而这会儿,蜀王府,李恪也是焦头烂额。
洮河郡那边本来就进展不顺,如今长安这边又是一堆糟心事儿,他怎么可能不着急。
“殿下,梁王是不是也对那个位置有……”
所以,就让他们传吧,这个时候,终究只是谣言,我们什么都不做,反而有种清者自清的感觉。
再说了,谣言这种东西,止于智者,解释,反而落了下乘。”
换句话说,李愔如今已经对他造成了威胁。
“那我们要不要下令禁止此类言行?”杨怀之想了想,继续说道,“如今殿下监国,是有这个权利的,而且,若是再任由此类谣言流传下去,对于殿下的声望是有损的。”
“不会。”杨怀之话都没说完,李恪就打断了他,说道,“李愔那家伙,就是好心办坏事儿,他想帮本王,只是他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做。
昨儿他还来府上,跟本王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着他也没想到会闹成这样。
该说不说,如此一来,李愔的形象瞬间就正面了许多。
以前在众多皇子中的小透明,一瞬间就成了年轻士子眼中的香饽饽。
不过这事儿也怪不得他,谣言的确是他那边传出去的,但是人云亦云之下,远不是他能够控制的。”
对于自己这个胞弟,他也有些无奈,当然,他不是没有怀疑过,但在如今这个节骨眼儿上,他却是不能有这个态度。
说到底,支持他的人,不是不能支持李愔。
关于李恪和李泰的传言,在长安那是络绎不绝。
其中最阴险的说法,李恪毒杀了其母妃嫁祸给李承乾,而李泰借着李愔为其母妃不平,围攻东宫之际,谋逆长孙皇后,以此博取同情分。
相对的李愔的形象就正面了许多,无数人都称赞其有一颗赤子之心。
阅读贞观无太子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