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新军户
随后刘衍又补充道:“就用我屋内的口粮吧,然后明日让陈小旗带人再去买些粮食来,算作咱们大盘墩的储备粮食。”
陈勋和妻子陈江氏连忙答应下来。
陈江氏回身小跑着进入墩内,高声喊了两声,便听见两个妇人高声应了一声,跟着陈江氏去刘衍屋内取粮食,准备去煮粥了。
那些军户们顿时一阵骚动,个个都是使劲地伸脖子往那边看,特别是那些孩童,更是使劲地吞咽着口水,显然是馋坏了。
陈江氏亲热地招呼起来:“喝粥啦,大伙都将碗筷拿过来喝粥啦。”
军户们纷纷从自己行李中找出碗筷,有刘衍以及陈勋带出来的四名墩军在前,他们不敢拥挤争抢,按着家口,一个个拿着碗上来排队领粥,排在后面的只是不断的探头探脑,非常焦急的等待。
陈江氏不断招呼着那些军户,现在大盘墩有新人来了,看在自己是大盘墩老人的份上,在刘衍的心中肯定会更进一步,想到这里,陈江氏干起活来就更卖力了。
只见陈江氏一边用勺子为众人舀粥,一边大声道:“大伙喝着粥,可不要忘了甲长刘大人的恩德啊。咱们能喝上这样浓稠的米粥,都是托了甲长的福!”
众军户只是没口子的答应,一边各找地方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碗中的粥香甜浓稠,都是纯正的米粥,决对没有添加野菜树皮之类的,过久了糠菜度日的日子,喝着这么好的米粥,很多人都是流下泪来。
刘衍、陈勋几人也是一起喝粥,刘衍还不忘嘱咐陈江氏,让人也给墩内的墩军、家眷煮粥,今日的粮食都算自己的。
陈江氏喜笑颜开,将分粥的事情交给了另一个家眷,自己急忙跑回墩内安排去了。
而后刘衍便毫不顾忌形象地在墩外席地而坐,一连喝了四碗粥后,才拍拍肚子站起来,陈勋、王越也是随后停了碗,再看那些军户,他们众人喝了一些粥后,精神气都好多了。
刘衍让王越招呼军户们过来,只见王越大囔道:“总旗大人训话了,大伙儿都快些安静,都过来。”
刘衍走到那些人面前,看着这些人,刘衍也感觉到压力,以后他们的衣食生存就要靠自己来维系,自己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吗?
注视了这些军户良久,刘衍开口朗声道:“昨日管队大人将你们划拨于我,以后你们都在我的堡内屯田,我刘衍在这里说一句,以后都是一堡的兄弟,我刘衍当一视同仁,决不会亏待你们。”
底下半响没有言语,很多人都是麻木地听着,正要冷场的时候,底下一个年轻人低低的在后面说了一声:“甲长大人说让小的们来堡内屯田,不知大人要小的如何做?”
刘衍说道:“这位兄弟问得好,刘衍奉管队大人之令屯田,以后我们都在这大盘墩周边开垦荒地,事后每人都会分下田地,还有耕牛种籽等物,管队大人己向我保证过,屯堡只管放手去做,将来开垦出来的田地,决对不会有人徵扰,大伙只管安心屯种便是。”
听到刘衍的话,底下众人一阵骚动,显然管队官王炆镇的保证,对这些人还是有说服力的,而且到时不但有田地,还有耕牛种籽等物分发,对这些军户也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又有一人问道:“不知小的们将来要纳粮多少,耕牛种籽等物将来小的们要偿还吗?”
刘衍大声说道:“明人不说暗话,眼下大伙一起开垦土地,兴修水利,这些钱粮都是我出,而且考虑到大家的口粮不多,以后每日的工食也是由我来付给。将来等米麦成熟,第一年,我给大家免征税粮。第二年,每亩屯田征粮一斗,以充付先前支借的牛具等银。第三年,每亩屯田征粮两斗,此后永为成例,不再另生加派。如何!”
听了刘衍爽直的话,众人都是相互而视,个个心动,刘衍话说得直,第二年起就要征粮,反给他们真实可信的感觉,刘衍的话比那些吹得天花乱坠的上官们有说服力多了。
如果真如刘衍所说,第三年后便不再加派,那每亩征粮两斗众人是完全承受得起的,这只是明初军户们的纳粮份额,虽比明面上的民户租重,但在眼下这种年景,这种负担己经算是很轻了,至少可以让众人吃饱肚子,不至于再过得像乞丐一般。
安抚训话之后,刘衍便准备给这些墩军登记造册,王越手疾眼快的为刘衍搬来一张破木桌子,以及一把椅子。
刘衍书写毛笔字繁体字并不是问题,他挥笔而就,将这十户军户依众人军户帖一一登记,各户年籍、从军脚色、贯址、家口,男妇,成丁等一一备注,并开具正副两本文册。
最后统计,十户军户共有男妇四十五口,其中男子二十二口,成丁十八口,不成丁四口。妇女二十三口,十三岁以上的壮女十五口,十三岁以下的幼女八口。另还有各户带来的随身事产也是一一登记。
忙完这些之后刘衍松了口气,站起来活动了一下手脚,许久没有摸笔了,才登记十户人家,就感觉到有些劳累。
同时刘衍心下暗叹了一口气,以后墩内事务会越发的繁多,难道事事都要自己亲力亲为?特别是这种文书工作。
可惜现在墩内除了自己之外,便没有一个认字的。刘衍除了自己亲力亲为还真没有别的办法,不过以后随着屯堡的发展,案牍文书事务越来越多,看来以后得招个书吏了。
那些军户见刘衍竟可以流利书写文册,也是暗暗诧异,众人脸上都是露出了佩服的神情,在这大明就是如此,能读书识字的人总是让人佩服的。
刘衍忙完后,便让王越带着手下的四名墩军为那些新来的军户安排住的地方,这么多人墩内肯定住不下,暂时也没有营房安排,只能先让他们沿着墩旁弄些茅屋暂时居住。
不过刘衍知道此时在北地,流民向有在野外建盖地窝子的习惯,在地上刨个坑,找些石头树枝在周边垒个小墙,然后在顶上搭一些茅草便可成房屋了,这种建筑简单有效,不需什么原料,听闻传自塞外胡人,只要有一定的柴草碳木,便可很好地抵御严寒。
于是刘衍便将方法教给王越,又将自己手下的四名墩军叫来,让几人指挥那些新军户在墩外搭建地窝子。别的都还好说,刘衍只是要求那些新军户在搭建地窝子时,必须要排列有序,而且方便时也要集中到一个茅坑内,不可乱撒乱排,一定要注意卫生。
到了晚上,一个个地窝子己经具备雏形,一堆堆的柴火燃起来,加上小孩的玩闹笑声,给大盘墩内外增添了许多生气。
第二天,刘衍便叫上陈勋,带着陈勋手下的四名墩军出发,准备勘察一下周围的荒地分布情况。
看着眼前这些人,刘衍不禁叹了口气,这哪里是大明的军人,分明是一群大明丐帮啊,自己大盘墩众人虽也是穿得破破烂烂,不过身体素质与精神面貌比这些军户好太多了。看来以后得花一些时间为他们调养身体,否则这样的人手怎么能用?
等了一会儿,陈江氏便带着两名家眷从墩内出来,三人吃力地各端一大口锅,只见锅内腾腾的冒着热气,远远的一股米粥的香味飘了过来。
刘衍估计这群人之间,可能只有七、八个会显得壮实些的年轻人,另外还会有十来个壮妇。而一些缩在父母旁的孩童,更是头发蓬乱、面黄肌瘦,身上衣裳破如麻袋,只是用畏惧的目光打量着人高马大的刘衍,并且好奇地看向眼前高大的大盘墩。
现在已经是三月时节,但是天气依然寒冷,明末时候的气候本就不正常,几乎每年的气候都反常的厉害。
如今这些军户身上的皮袄毡帽到处是破洞,一阵寒风吹来,很多人都是冻得发抖起来。一些男丁还好,他们身旁的妇人小孩更是不堪。
于是刘衍、王越赶着牛车,带着这十户军户们回往大盘墩而去。在临行之前,王炆镇又亲自叫住刘衍,递给了刘衍一份百户官厅出具的公文。
“你屯田之事我已经在公文中写明,你可拿着这份公文去夏河寨前千户所碰碰运气,也许上官那边能支援你一些物资和人口。”
刘衍见状大喜过望,连连致谢。
与此同时,听到刘衍的话,军户们一阵骚动,看来新东家的心肠不错,与他让人畏惧的外貌不合,众人心中涌起希望,看来此行也不会那么差,众人按户各找地方坐下,只是轻声议论一声,等待刘衍的进一步安排。
这时刘衍才顾上仔细打量那些军户,只见这十户军户中,连家小在内,共有口四十多人的样子,男女大概各占一半,放眼望去,无不是衣衫褴褛、人虚体弱,就如同是一群叫花子。
此时那十户军户己是饥肠辘辘,刘衍下了牛车高声吩咐道:“陈家弟妹,你带几个家眷去煮一些粥出来,给新来的兄弟们充充饥,粥要煮得稠一些。”
“好嘞,甲长就放一百个心,肯定让这些兄弟吃饱。”
路上,刘衍的心情非常高兴,此行虽然收获的物资并不多,但也总算是打开了第一步。
而那些被划拨给刘衍的军户们则是个个拖家带口,挑着自己简单的行李跟在牛车后面,众人神情间都有些忐忑不安,换新东家了,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命运会变成什么样子。
于是贾洪雨只好拍着刘衍的肩膀叹了口气,说道:“老弟啊,我也是有难处的,还要老弟自己多想办法了。”
不过随后刘衍又失望了,见到那十户军户之后才发现,这些人大多是老弱,与离自己的期望相差太远。不过刘衍还是收下了,毕竟蚊子腿肉虽小也是肉,入了自己嘴就没有放过的道理。
刘衍的名声这些军户所少是有些耳闻的,黄山墩的事情已经在王家庄各处传开,不过往往这样的人,性情就越凶暴,刘衍这个甲长会善待手下人吗?听说此行是到大盘墩去屯田,未来前景又会如何?
众军户各样心思的赶路,到了中午时候,一行人便到了大盘墩门外,王越此时人停下牛车,然后跑到前面高声叫住军户们,让众人注意避开壕堑旁几个暗藏的塌窖陷阱。刘衍见状微微一笑,这个王越还真是卖力,不过这样也好,至少王越已经摆正了自己的位置。
这时吊桥与墩门打开,陈勋与妻子陈江氏笑容满面地迎了出来。
次日一早,刘衍和王越早早的洗漱完毕,便穿戴整齐来到百户官厅的厢房,这里便是贾洪雨办公的所在。
贾洪雨与刘衍寒暄几句之后,便按照王炆镇的吩咐,带着刘衍、王越前去领人。
路上,刘衍提出希望贾洪雨可以帮着支援一些耕牛、农具、青石木料等物资,贾洪雨也不禁面有难色,眼下王家主各处缺额越来越严重,各地屯堡都是人口不足,即便贾洪雨能帮着与管事说和一二,此事也是有困难的。
阅读明末大军阀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