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金刚不坏神功怕不怕柴刀?
如果此稻种大量推广,纵然由于气候原因,亩产没有那么高,只能提升三五十斤,百姓也能多喝几碗粥。
如果每人都能多吃几碗饭,每家能多喝几碗粥,百姓就能多活几年。
一个百姓多活一年,大明亿万百姓就是亿万年,这岂不是一种长生?
这小子真是个人才啊!
不行,咱要看看你的本事!
“沈炼,你刚才说,气候水文能够影响产量,不知如何推广稻种?”
沈炼心说这个太好办了。
虽然沈炼不懂如何具体操作,但知道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就是两个字。
——试点!
沈炼稍稍组织语言,随后说出自己的看法:“回禀陛下,可以在不同州府选择最能代表那处州府特点的田地,分别进行耕种,对比各地的产量。”
朱元璋道:“详细说说。”
沈炼道:“以杭州为例,选择杭州最常见的田亩,正常插秧除虫收割,根据田亩产量,查看哪部分有问题。
气候干燥的州府如何?
气候湿润的州府如何?
什么样的土地适合栽培?
何处州府能够一年两熟?
这么做虽然有些麻烦,但能快速总结出最佳数据,让户部做出总结。
另外,由于育种较少,负责此事的官员不知缘由,能减少弄虚作假。
培育出种子之后,由于当地官员已经种过数次,有丰富的经验,能更好的推广给百姓,让百姓快速接受。”
朱元璋闻言心中惊讶。
沈炼的建议看似离经叛道,实际上极有道理,甚至能用到更多地方。
比如某些政令不知是好是坏,可以找处州府进行试验,查漏补缺。
分析问题的时候,中间的过程固然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结果,是冷冰冰的数字,人会骗人,但数学不会。
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好就是好,坏就是坏。
朱元璋问道:“沈爱卿,你的建议非常不错,朕要多多思索,你回去给朕上个奏折,就按照……那谁……按照茹太素的标准,明天早晨呈上来。”
沈炼:你特么在开玩笑么?
茹太素?
想玩儿死我你就直说啊!
朱元璋接着说道:“奏折内容务必要严谨、详实,不能胡乱用典,不能废话连篇,除了育种之事,还要举荐负责此事的人,提出最先试点位置。”
沈炼:(╯‵□′)╯︵┻━┻
朱元璋:(^_^)/(T_T)
俗话说,打一棒子,给个甜枣。
给了沈炼不符合官职的任务,并且这份功绩不会记在沈炼身上,朱元璋当然要给点好处,让沈炼继续加班。
“你到成婚的年龄了吧?”
“啊?”
“朕听说过你的事情,有武林势力绑了你,想要逼迫你成亲,你师姐带人灭了那处势力,此事早已传开。”
沈炼:您每天那么多事儿,怎么还这么八卦?不过这也正常,这是老朱的爱好之一,锦衣卫就是做这个的!
沈炼的伤势没有恢复,处于嘴转的比脑子快的阶段,虽然强忍着没有把话说出来,但心里话全都写在脸上。
天下最擅长察言观色的是谁?
当然是朱元璋。
看出沈炼的想法,对于沈炼倒是没什么恶感,心中反而放心了许多。
沈炼这种表情,说明沈炼对于朝堂确实没兴趣,绝非大奸似忠之辈,待到沈炼武道大成,便会去追寻天道。
——武道绝巅,破碎虚空!
沈炼有侠义之心,所以选择成为六扇门捕快,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沈炼没有朝堂之念,所以沈炼不会真的入朝为官,更喜欢虚职爵位。
这样的武者,对大明只有好处,想到蒙元的蒙赤行、庞斑,朱元璋觉得自己的运气真好,供奉全都是侠客。
朱元璋拿出一卷圣旨。
“这是给你的赐婚圣旨。”
“多谢陛下。”
陈公公把圣旨交给沈炼,沈炼看看上面的名字,小声问道:“陛下,能不能添几个名字,臣家里还有……”
“轰!”
沈炼被朱元璋从皇宫轰飞出去。
整个人好似一颗炮弹,从皇宫直接飞到了宫门外,倒栽葱的落下,沈炼轻巧的翻个身,把心放到了肚子里。
还好。
控制住自己的嘴,没有作死。
沈炼一生唯谨慎。
进宫前甚至安排了一桩后手。
那就是——让朱标过来求情。
……
朱元璋看向陈公公:“老陈,你说沈炼的奏折,会写到什么时间?”
陈公公笑道:“回禀陛下,据说沈捕头喜好武功,不通文墨,一万七千字的奏折,怕是要写到后天晚上。”
朱元璋摆了摆手:“错错错!他刚才出口成章,虽然没有引经据典,但说话条分缕析,绝无半句空话废话。
你再想想他擅长的武功是什么?
无名枪法!
名字似乎非常庸俗,实际上却是狂妄至极,表示有名字的枪法,均比他的枪法弱,是不是很狂妄、很霸道?
枪法招式却颇有诗情画意。
首招‘晓风残月’,枪势恍若清风拂面,枪芒如同明月倩影,出招之时却只有清风无形,好似水中残月。
次招‘烟柳画桥’,既有江南烟雨的烟波浩渺、精巧流畅,又有钱塘怒潮的山呼海啸,更能在十里荷花中蕴含狠厉杀机,是沈炼最常用的招数。
关河冷落、露花倒影、灯火阑珊、缥缈孤鸿、阴晴圆缺、羽觞飞急、气吞万里、试手补天、关河梦断……
每招枪法都蕴含典故,每招枪意都与诗词完美契合,这说明什么?说明他对诗词歌赋有非常高的造诣。”
朱元璋伸了个懒腰:“这小子藏得比朕想象的更深,就连与他比较相熟的那些人,也不知道他的秘密。”
“陛下慧眼如炬。”
“这小子倒也还算不错,表面上非常油滑,实则有一颗火热的心,朕最喜欢这样的武者,朕比蒙元幸运。”
“陛下福缘绵长。”
“你这老东西,传膳,烤鸭!”
据说华夏有三大民间菜系:朱元璋要饭、乾隆下江南、慈禧出逃。
如果是在蜀地,很多菜品都与诸葛亮有关系,硬生生在诸葛亮的诸多丰功伟绩中,增加了一条“美食家”。
实际上呢?
很多都是在故意蹭名气。
朱元璋要饭能要到什么?
珍珠翡翠白玉汤就算是好运!
乾隆真的没吃过乾隆白菜,就连心里明白、自己清楚、吃着糊涂,暂时也还没吃过,只去济南吃过鲁菜。
慈禧逃命还来不及,哪有时间等厨子做美味?哪有心思享用美食?
不过根据御厨观察,老朱确实喜欢吃烤鸭,这事儿某几位大臣知道,前番胡惟庸案,这些人全都给砍了。
为什么要这么做?
把手伸到皇帝的厨房,你到底想知道什么?食盒的筷子里,应该藏着某些情报吧?你知道的东西不少啊!
知道这么多,不杀你杀谁!
……
沈炼回到家,开始总结得失。
“失”几乎是没有的,除了流血实在是有些多,别的没什么丢失的。
“得”实在是太多了,多到沈炼全都给总结出来,茹太素都会哭泣。
既然如此,那就不总结了!
沈炼打个呵欠,开始写奏折。
绕来绕去,把自己绕进去了,被迫去写奏折,不过这也是好事,让朱元璋忘记了,原本自己应该是去华山找长生不老药,和大理没有什么关系。
沈炼把记忆中的内容,全部都描述在奏折上,虽然不能写废话,但却可以分成各种要点,写的非常详细。
要点一、要点二、要点三……
这些都是非常专业的技巧,沈炼给天机阁供稿的时候,曾经使用过。
非常好用。
沈炼忙着写奏折,却是免除了一桩大祸之事,什么大祸之事呢?当然是澹台镜明从关中返回,住到了家里。
然后,风四娘刚好也在家里。
沈炼:≡┏|*Д|┛
最近家里的氛围不是很好,随时都有拔刀砍人的可能,陆小凤等损友纷纷围过来观看,等着看沈炼的笑话。
或许是围过来的损友太多,为了沈炼的面子,风四娘和澹台镜明没有公开吵闹起来,否则怕是会有好戏看。
这种事情,拖是没有意义的。
越拖越麻烦。
这是每一个风流的人,必须要面对的场面,这是绝对无法避免的。
好在,老朱给了个答案。
虽然被一掌拍飞出皇宫,至少拿到了赐婚圣旨,可以稍稍缓解麻烦。
不过,还是要面对。
过不多时,左诗来送茶水,沈炼小心翼翼的问道:“诗诗,目前家里是什么情况?我会不会被乱刀分尸?”
左诗柔声道:“二爷不必担心,您的金刚不坏神功已经大成,就算两位夫人乱刀砍三天,也不会分尸的。”
沈炼:(益)
你这说的是人话么?
什么叫我皮糙肉厚不怕砍?
金刚不坏神功能防御柴刀?
“咳咳~~诗诗,和我说说,咱们家你是最乖的,和我说说,目前到底是什么情况,我可真是头都大了。”
沈炼伸手把左诗揽入怀中,在左诗耳边轻轻吹气:“我全靠你了。”
左诗羞红着脸说道:“两位夫人暂时没有打起来,似乎商议好了,要给二爷一个教训,您要做好准备。”
“还有呢?”
“江湖人都知道,无敌门……那档子事影响比较大,事情已经传开,为了维护咱们家的脸面,澹台夫人只能忍痛决定退一步,但她只能退一步。”
“还有呢?”
“奴婢觉得,这件事您该亲自去找夫人们谈,奴婢只能说这么多。”
“行,我这就去!”
“不如找大老爷帮帮忙……”
“那我不如找陆小凤、楚留香、温良恭之类的,有些事情可以比烂,有些事情不能比烂,现在就不能比!”(本章完)
温度、降水、气候,土壤,全都能够影响产量,在大理能够丰收,不代表在中原能种植,冒然推广,可能导致百姓颗粒无收,必然引发无穷祸患。
朱元璋也没想到,自己随口说出去的气话,沈炼不仅完成了,而且完成的颇为合理,考虑到了各种情况。
朱元璋闻言大笑:“说的不错,让你做个捕头,似乎有些屈才了。”
朱元璋开口夸赞,不仅是称赞沈炼提出的长生理念,还在于前几句话,沈炼说出了“纵然由于气候原因,亩产没有那么高”,说明沈炼做过调研。
古语有云,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种子不是拿来就能用。
“你能确定?”
“此乃太子亲眼所见,臣特意请来十数位老农,请他们负责育种。”
种植粮食不仅是体力活,更是专业壁垒极高的技术活,需要常年累月亲自在田间做实验,才能培育出良种。
能让百姓吃饱穿暖的皇帝,便是再过亿万年,也会被人铭记,是百姓怀念推崇的圣君,岂不是千秋万代?
这种长生不老,比宠信方士、虚耗国库的长生,不是强了亿万倍?”
朱元璋盯着沈炼,心说差点被你小子混过去,你小子真够奸猾的。
“回禀陛下,所谓长生不老,既可以说是血肉生命长生不老,也可以记录在史册,口口传颂,千秋万载。
非常辛苦,非常劳累,非常艰辛。
如果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很难数十年如一日在田间劳作,偏偏育种非常非常吃经验,必须进行诸多试验。
朱元璋面露笑意:“沈炼,你说这是长生不老药?这是什么意思?”
沈炼解释道:“臣曾听闻大理有处长春谷,里面有青春不老泉水,便去大理调查,泉水没找到,却发现了这种奇异的水稻,此物不仅产量极高,而且在气候温暖处,能两熟甚至三熟。”
简而言之五个字:越老越吃香!
沈炼没找到种粮记录,便把长春谷年岁最长的老农请到金陵,这些人种了七八十年地,育种经验非常丰富。
“不错,太子说你做事严谨,果然是非常细致,不过朕问的问题,是你说的长生不老药,灵药在何处呢?”
沈炼把稻穗呈递给陈公公。
陈公公快速拿给朱元璋,朱元璋是穷苦出身,自然懂得分辨稻穗,每年都派人去各地检查稻穗,分辨收成。
沈炼献上的稻穗颗粒饱满,上面的谷粒明显比别的品种多,如果这种稻种能够推广种植,必然能大大增产。
阅读我在综武当神捕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