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草菅人命
赵骏把这些东西都一一记录下来,第一次工业革命似乎颇有好处,青壮被吸纳走之后,河北跟河南的地主就缺少劳动力,相应的肯定会提高待遇留下这些青壮,对于普通百姓的生活,大抵也能帮助不少。
从应天府离开之后,过谷熟县下的会亭镇,又交了一次税,这才进入淮南地界。
临近二月,淮南东路亳州酂阳镇,镇子不大,可贸易却颇为发达,很多船只都停泊在码头上,来来往往的工人搬运着货物,还未靠近到码头上,就有一股浓郁的药香扑鼻而来。
本来这种支流其实不比运河窄,可运河是固定在二十多米宽度,而这样的天然河流有些宽的能有百米,窄处只有十多米甚至几米,偶尔发生这种情况就很难过去。
所以船只前进不得。
如果要绕道的话,就只能退回运河,从永城去临涣县,再顺着浥水逆流而上前往谯县。
这显然要饶个大远路,不值当。
因而最终只能选择相信官府的行动效率,尽快组织人手将侧翻的船只拖出来,疏通航道。
“看来今天是走不成了,就先在附近的村子里逛逛吧。”
赵骏抬起头看了眼天色,天空灰蒙蒙的,最近几天下雨了,春雨如油,滋润着大地,让整个世界都变得阴沉沉起来。
不过现在其实还早,大概是下午两三点钟的样子,只是离酂县有段距离,一来一回报信加上组织人手,估计得一天功夫,所以肯定是走不了。
但在船上枯等也不像个事,就干脆下去走走。
赵骏一声令下之后,大船就放下小舟,江大郎、黄三郎等护卫,十多个人保护着他上了岸。
附近恰好有个河滩,因为还在下小雨,众人都打着伞到了河滩上,地面湿滑泥泞,透过小坡上绿油油的树木和草丛,隐约能看到一栋房屋。
河滩想来是经常有人过来,一条小路往坡上去,等上了坡,前面就一览无余,就看到不远处就是一个村落,有丘陵小山,有沃野农田,村寨密密麻麻的房屋紧凑,堪比一个小镇的规模。
正是春耕之时,不少农人正在旱田苗圃间耕作,培育秧种,照料稻苗,等五月麦子收割,再插入水田里去。
淮南地区自宋代开始就已经以水稻种植为主,甚至不止淮南,连河南都是如此,史料载“山水之郡,最为京西鱼稻子之乡。”
京西北部地区的水稻种植,大多都是在北宋时推广种植的。京东地区,各州种植水稻的较多。
赵骏走在田间乡道,四处观看。
从侧面田埂里走出来一老农夫,见到十多个人有些畏惧,想绕开些走。
赵骏迎了上去,笑问道:“老丈,这是要去哪儿啊?”
老农夫见赵骏打扮利落,周围还有十多个带刀护卫,以为是差人,便忙道:“官人,小老儿刚从田间做活,准备回去歇息歇息。”
“哦。”
赵骏笑道:“我们是过路的商人,因前面船只侧翻,不能过去,便下来走走。恰好口渴,若老丈方便的话,能否容许我们去家中坐坐,我们愿意给些铜钱。”
说着向江大郎使了个眼色。
江大郎会意,从怀里掏出二三十文要递过去,老农夫忙道:“原来是几位员外,用不了那么多,用不了那么多,就喝几碗水而已,几位员外跟小老儿过来便是。”
其实老农夫还是能察觉到异样,老农夫虽然常年待在乡间,可年轻时候也曾经闯荡过,有些见识。
一看对方穿的衣服,拿的刀具,显然不是商人所能够拥有。
尽管宋朝立法禁止民间私藏兵器——跟其他王朝一样,但这里的“兵器”,有一个限定,是指“甲、弩、矛、矟、具装等,依令私家不合有”。
至于“弓、箭、刀、楯、短矛者,此上五事,私家听有”。也就是说,民间私人是可以合法持有弓、箭、刀、楯、短矛。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孙羊正店”旁边就有一家武器店,有一个大概是顾客的人正在试挽一面大弓。
显然,弓箭等武器是公开出售的。《水浒传》中,许多好汉都是带着一把朴刀走江湖的,因为朴刀也是民间可以持有的武器。
问题是正常商人出门也不敢堂而皇之地带那么多刀,一般也就是哨棒一类。而且对方衣服里鼓鼓囊囊,看着像套了内甲,这可就不是一般人能够拥有,被抓住是要砍头的。
但对方那么多人,如果真是什么亡命之徒显然得罪对方也不是件好事。反正这里周围村寨连成片,河道上又有那么多商船,他家就在河边不远,若真行凶的话,喊一嗓子,整个村子的人都会来,老农夫倒也不怕。
当下他就带着赵骏去了自己家。
他家在村子外的小河边,是赵骏行船的那条河的支流,旁边就是村寨,四野农田,不少农人行走在乡间,虽然下着毛毛小雨,却也是一番“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味道。
赵骏跟着老农夫去了他家,院子里就只有一名老妇人,说是长子成婚分家,住在村东,次子在县城做工,家中只有老夫妻一对。
喝了水之后,老农夫担心的事情并未发生,赵骏也只是坐在那与他们拉家常,问问去年收成怎么样,家中有什么困难,本地的官吏有没有做什么违法乱纪,欺压百姓的勾当。
因为摸不准赵骏的底细,老农夫也不敢多说,只是说去年风调雨顺,收成还行。县官老爷秉公办案,差役也很好。家中除了次子未成婚之外,倒是并无困难。
这样的话赵骏这些天听了许多,有些是真,有些是假。比较多的假事就是县官办案的事,之前在应天府的时候,大部分人都说县官老爷的好话。
他们一般没怎么受到欺压,毕竟一个县那么多人,县里的官员、地主、衙役不可能人人都欺负过。
哪怕他们知道官员是贪的,地主是坏的,衙役是黑的,他们也不敢在不知底细的外人面前畅所欲言。
只有那些真正受到过欺压的人才会跟人抱怨。
就像在应天府,遇到过一个家道中落的小地主。
此人姓于,跟另外一位姓李的地主发生了冲突,恰好于地主的老婆抱着儿子在,李地主拿着哨棒要打他们,于地主的老婆本想吓唬一下他,举起孩子喊,你有种就打?
结果那李地主还真就一棒子下去,把孩子给打死了。
这下那于地主哪里罢休?
立即报官。
可这位李地主跟宋城县里的肖主簿关系好,私下打点了一番,那主簿竟然伪造了两家私下和解的契约,向上级汇报说两家已经和解,蒙混过关。
当时县里的县令一类官员都是流官,往往担任没多久就会被调走,主要事务办理人是县里的胥吏,然后除了特别大的县设县丞以外,一般县都是由主簿以及县尉来协助县令办案。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主簿基本上已经在县里属于二号人物,普通百姓连县令的面都见不到,案子就这样被判决为和解了。
于地主散尽家财,四处求告。可由于没多久当时的县令被调走,加上原本县级司法系统就混乱,受贿、渎职、索贿层出不穷,连负责审案的官吏以及文书都不见了,直接造成了这桩事情就这么不了了之。
要不是赵骏从已经因为此事而家道中落的于地主嘴里知道,然后写了劄子,要求政制院立即下达政令,让京东西路提刑司立刻马上彻查,此案怕是永远都无法昭雪。
所以作为一个陌生人,想从地方百姓嘴里问出点什么东西来,其实也不容易。
两个人随意聊了些家常,赵骏见问不出什么东西,没多久就准备告辞。
便在这个时候,外面忽然传来撕心裂肺地叫声:“周家人,你们不得好死!你们不得好死!”
那是个女声尖叫,充满了仓惶和愤怒,宛如被关在笼中。
伴随着这叫声,外面还传来别的声音“怎么让她把布条吐出来了”“快塞回去,塞回去”“别让她乱喊。”
赵骏连忙说道:“出去看看。”
众人立即出了院子,就看到从村子里走来一队人马。
他们抬着一个猪笼,笼子里关着一个女人,此刻那些人正把猪笼放在地上,然后手忙脚乱地把那女人原本吐出来的布条给塞回去。
很快那女人又被堵住了嘴,那些人抬着她继续前进,向着赵骏他们这处院子的小河边方向而来。
“造孽啊!”
老农夫也跟在他们身后出来了。
赵骏忙问道:“老丈,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周家人干的糊涂事啊”
老农夫叹了一句,又有点讳莫如深,只是说道:“阿霞是个可怜的女人,嫁给周家真是作孽了。”
“那看来里面有冤啊。”
赵骏皱眉道:“大郎,去把人拦下来。”
老农夫忙道:“员外,切不可鲁莽,这里面涉及的是王家。”
“王家?”
赵骏笑道:“管他什么王家还是皇家,我这个人向来喜欢多管闲事,这事我管定了。”
说着一挥手。
江大郎等人便应声冲了出去,拦在了道间,不允许对方过去。
(本章完)
不过他的船只才刚出酂阳镇不到一个小时,距离酂县还三十多里的时候,就被堵住了。
因为前面河道太窄,发生了一起船只侧翻,堵住了河道。
酂阳镇连通运河,从镇子往西有一条小河过酂县汇入涣水,然后再通过支流进入涡水流域,前往亳州府城谯县。
赵骏的船按照原定路程应该是过亳州到宿州,然后走陆路南下进入濠州、寿州、庐州、滁州等地,因为大前年淮南大旱,受灾最严重的就是这些地方。
但此刻他却打算顺着支路进入谯县。
至少这么多天赵骏并没有看到多少丰衣足食的百姓,没有看到一幢像模像样的房屋,没有几家有钱的富户。
他们的房子都是破破烂烂的木屋或者夯土屋,稍微好点的人家能够砌一座夯土墙,一推就倒的那种。普通人家就只能勉强有个栅栏,贫民就是一栋破木屋,几近无立锥之地。
赵骏没有看到所谓的仁宗盛世,只看到了隐藏在这盛世下饥饿、贫穷、痛苦以及麻木。正是春耕,乡野里似乎生机勃勃,却也万物俱寂。
自唐宋以来,亳州就发展出了药材批发地产业,到明清时期,更是四大药都之一。
南来北往的药材商人聚集,通过运河将药材售卖到全国各地,甚至连金发碧眼的外国人都来泉州、广州进药材,可见市场规模有多大。
所以虽然宋朝土地兼并确实严重,上层吸血底层,但也催生了民间土地买卖以及劳动力更容易获得田地的可能性,从而减少荒废土地,粮食减产的情况发生。
在北方宗族力量不是特别强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在平顶山一带通过当地的较近的煤矿和铁矿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那么劳动力就不会欠缺,可以在河南、河北等地招募大量青壮劳工。
唯一看上去有点好处的地方,大抵也就是北方的宗族力量并不严重,各地村落官府法令还是大于宗族法令。
因为赵骏来的时候,正处于催春耕阶段,官府派遣衙门的人前往各个村庄,与当地的户长、甲头督促百姓耕种,这些乡役和吏役穿梭于各村之间,宣传耕作,还能解决一定困难。
这里有大量的广袤田土,但田地的拥有者多数都是地主,优田良田都由地主们把持,自耕农大部分拥有的田地也只是普通田和劣田,百姓生存相当艰难,一年累死累活都只能勉强图个温饱。
而且有相当多的人成为地主的佃户和奴仆,为地主做工。很多人都穿着粗布短衫,脸上和身上都是泥泞,皮肤黝黑,面黄肌瘦,被贫困围绕。
由于有寡母改嫁,亲族分居的,就会导致一定荒废的田地出现,可如果田地无人耕作,挂在那户名下依旧要交税,有人把田地都丢弃给别人以此躲开税务。
然后这些乡役和吏役就会进行登记,通过“一田两主制”的制度,帮助户主把田地贩卖出去,找地主或其他劳动力买下耕作,避免荒地。
毕竟制度要是完全都是坏的,那国家早就崩坏了。
应天府周围的情况已经视察过,赵骏不可能全国各地所有农村都去一遍,都去的话怕是一辈子都走不完,只能前往各路各州比较典型的县府看看。
从他调研的情况来看,土地兼并的情况确实很严重,几乎已经到了相当危险的程度。
应天府就是河南地区,属于华北平原的一部分。
阅读人在大宋,无法无天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