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蹊跷之处
如果这一点不成立,那么清军行营在皇太极走后便陷入大乱之中,还让尤世禄捡了大便宜,不但占领清军行营,又收复了广宁前屯卫城以及修复沿途堡寨,这等一连串不符合常理的胜局,就变得极为可疑,有待商榷。
“看不出來奴酋还是个情种,可既然不是沈阳城出了乱子,清军大乱惨败很可能是奴酋所挖好的一个陷阱。 ”
陆九又如以往一般率先发言,而且一语中的。毛维张对陆九的判断也暗暗点头,他对这个叫陆九的汉子每一次见面都要重新审视一番,以前觉得他鲁莽粗俗,现在又凡发现此人居然也是有勇有谋,能仅凭一则消息便一眼瞧出了辽西战局的蹊跷之处。
“辽西战事紧迫,必须尽快解决眼前的麻烦。明日一早与漠北四大部决战。”紧接着,他又亲自分配各步战营的具体作战任务,并反复强调:“作战失利者便不用回來见我了。”
各部头头脑脑听的面有愧色,其中陆九、程铭九以及张石头是负责具体制定作战计划的高级将领,李信绕过了这些人亲自下达具体作战命令,这已经是变相表露了他对此前推诿军令的不满。
程铭九面色略显尴尬,但还是决定力争一下。
“即使鞑子有阴谋,洪承畴有危险,大将军也不必接下那乱命圣旨。”
在程铭九看來,让李信这样一名与鞑子屡屡血战的骁将去代表朝廷与之和谈,就等于是对他最大的侮辱。
此言一出,当即又有人附和,李信这一回便语重心长的道:“大明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境地,今年大旱,中原流贼蜂拥而起,北方鞑子虎视眈眈,大明积贫积弱久矣,根本就无力应对两线作战,孙阁老出此下策,实际上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只有稳住关外的鞑子,朝廷才能全力剿灭流贼,待天下安定,出兵灭清便指日可待。”
李信说到此处顿了一顿,只听下面还是有人窃窃私语,似乎还是不以为然。
“诸位父母妻子都在关内,不论流贼得势,还是鞑子破山海关倒霉的始终是老百姓,是我们的父母妻子。所以我李信忍辱负重去与鞑子和谈,既不是为了皇帝也不是为了朝廷,而是为了天下与诸位父母妻子一样的千千万万百姓。”
这一席话终于对持反对意见的人有所触动,虽然很多人的家人早就在历次大乱中死去,但那惨烈的一幕幕仍旧深深的烙印在脑子里,恐怕此生都难以忘记。
李信的这一番自我剖白在大家的心里引起了共鸣,大将军位高权重都能敢于牺牲自我,前去与鞑子和谈,那么他们又有什么资格为了一己私利而反对呢。
不过陆九还是不甘心,如果李信的和谈成功,最终的功劳也要大部分甚至是全部归于在辽西与鞑子力战的洪承畴。他不希望洪承畴如此白白捡了个大便宜。
“黑锅是十三哥的,功劳却是那卑鄙奸狡之徒,是可忍孰不可忍。”
李信洒然一笑,“本帅这一回去辽西,早就有了背黑锅的觉悟,更何况鹿死谁手还在两可之说,你们见过咱们三卫军何曾吃过大亏。”
终于,连陆九也被彻底说服,虽然他听李信说的轻松,但落在二中却都是李信对他的安慰之语,这次东去不论成败,横竖都是有过而无功的,于是上前单膝点地。
“十三哥高义,陆九,陆九愿随十三个左右,听凭驱驰。”
这是一种表态,不是做给李信,而是做给那些三卫军心中存有芥蒂的营官看。紧跟着,张石头、程铭九等人纷纷表态,愿随李信东进,不论龙潭虎穴都要跟着闯上一闯。
满清在漠南并沒有驻扎八旗兵,屏蔽明军的全部是当地的蒙古部落,如今漠南蒙古分裂,西部的几大部都投靠了李信组成蒙古部落联盟,东部以乌珠穆沁部为首的几大部则在此前一战中落败,如今能阻止他们东进的只有拜音图率领的漠北四大部的联军。
“打败拜音图,大军东进,拿下辽东。”
忽而蒙古包中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口号声,虽然有些不切实际,但却振奋人心,由此出兵东进已经势在必行。所有人士气高涨,似乎只要李信出马所有事情都事在必成。这其中只有一个人忧心忡忡,他就是毛维张。
虽然,李信已经决意东进与奴酋和谈,但这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人家鞑子愿意谈吗。就算辽东的鞑子愿意谈,狮子大开口,漫天要价,还真就能答应他们不成吗。
“岂可因私怨而坏了公器。此事休要再提。”
大将军此话一出口,谁还能多做啰嗦。而且让所有人都吃惊的是,李信面色冷峻,突然又下了严令。
牛蛋和史大佗的遭遇大伙早就得知,而且明眼人很快就能猜出其背后使坏的人非洪承畴莫属,而且其人在镇虏卫一战中的表现明显很不正常,摆明了是敲锣打鼓看热闹。
这很快引起了大伙的共鸣,纷纷表示都恨不得看洪承畴跌跟头,看他还如何狂妄。
而李信却再一次出乎大伙火意料之外,决定亲自写一封信送往辽西提醒洪承畴这个严重蹊跷的问題。这也遭到了绝大多数军官的反对,大家一致认为洪承畴其人奸狡卑鄙,沒好下场也是老天爷不放过他。但李信一句话就将所有人都堵了回去。
紧接着毛维张又啰嗦了一大堆,归根结底可以用一句话來概括,”正所谓慈不掌兵,令行禁止是维系一支军队战斗力的基础,如果因为某些原因便可以放纵违令的行为,那么便如千里长堤上的蚁穴……”
毛维张中气十足,这一番道理讲起來义正言辞,直让李信汗流浃背,自己的确是过于自满托大了,怎么能忘了这一关键所在。
“毛镇抚所言甚是。”
牛蛋听说了辽西战局有问題,而且主持辽西战事的洪承畴很可能胡因此而倒霉,便幸灾乐祸起來。
“姓洪的奸狡之徒也有倒霉的一天,真是老天有眼,让鞑子将他打的稀里哗啦才能出了这一口恶气。”
皇太极既给了她仅次于其姑母皇后哲哲的地位,又给了她这个时代女人奢侈至极的爱情。那么,骤闻宸妃之死,皇太极能于前敌军中匆匆返回京中探望便也不足为奇。
李信的蒙古包中,三卫军上下的头头脑脑们基本上都已经到齐了。以上皇太极对宸妃的情义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既然皇太极连夜返回沈阳是因为宸妃之死,那么此前传回的“盛京大乱,皇太极回京平乱”一说便不成立了。
李信由衷的赞了一句,毛维张毫不扭捏谦虚,而是继续说道:“下官虽然也不赞同大将军执意和谈之举,但既然上位者有令,即便想不通透也要坚决执行,更何况大将军的嫡系亲信。 ”
这番言论也让李信大感头疼,军令必须伸张,但却不能像毛维张说的那样六亲不认,恐怕还是要讲求方式方法的。最好有个皆大欢喜的结果,这还真要好好费心思量一番。
李信当然知道他在说的什么,笑道:“他们也是一片拳拳之意,若是用强,怕伤了他们的一片好心。”
毛维张却冷然道:“今日是出于好意,对军令的阳奉阴违被纵容了,长此以往,他日若别有用心,又该当如何应对。”
就在李信绞尽脑汁的时候,机会來了。辽东的情报网络再一次送回了消息,奴酋皇太极的心爱女人宸妃久病卧床终于在前几日不治身死。
皇太极对这个女人用情之深,从“宸妃”二字便可见一斑,“宸”为紫微星,帝王之意,唐高宗曾特意为武则天设此位号,但在韩瑗、來济的极力反对下沒能成功。因此后世帝王若以此位号赐予妃嫔,足以证明对其宠幸之极致。
那个蒙古女人能够得到“宸妃”封号不算,皇太极还亲自将她居住的寝宫命名为“关雎宫”,取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洪承畴得胜的消息很快便在三卫军中传开,盛京有变,奴酋夜半离营,清军大乱,明军趁势收复不少辽西失地。这更坚定了人们抵制大将军开赴辽东与鞑子和谈的决心。李信很快便发觉了部下们这种微妙的变化,明明击败漠北四大部的联军不过是眨眼之间的事,但却在人为的怠工下开始变得拖拖拉拉。
这种情况在三卫军中前所未有,李信只好挨个找他们谈话,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但作用却不甚理想。李信也知道他们一片好心,不便以强力镇压。不过,有一个人却忍不住了,这就是毛维张。他在这一日晚间特地趁李信的蒙古包中沒人的时候,悄悄的溜了进來。
“大将军。”毛维张先是一躬到底,然后又满心忧虑的道:“下官察觉军中上下对军令阳奉阴违,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阅读明贼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