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螳螂捕蝉
张煌言在镇外喊了好半天,镇子里却全无反应,那些乡勇们更是没有放下手中的武器。迟疑是一种态度,时间越是推移,张煌言就越是感到冰冷,哪怕如今已经入夏,但外界的酷热却还是敌不过发自内心的寒冷。
“大司马,不行冲进去吧,军无粮则散啊。”
“不行!”张煌言转过头向罗蕴章低声怒喝道:“咱们是王师,不是鞑子,也不是贼寇!”
“张尚书请放心,我等绝不会坐视王师受困于饥寒。”
一个回答,其他的也是在旁附和,张煌言放下了些心便举杯向众人敬酒,以表示谢意。不过他也没有在镇子里过夜,晚上还是回到了镇外的简易营寨里居住。
到了第二天一早,镇上准备的粮草送到营寨前,张煌言谢过后便带着这支溃兵离开了镇子,向南行进,前往如今比较安全的徽州府。
张煌言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目送张煌言一行离开,众人对视了一眼,便回到了往日共议的所在。
“人已经派出去了吗?”
“已经出发了。”
“那就好,追的上追不上就是他们的事了,咱们已经把本分尽了,说什么也怨不得咱们身上。”
“这事情……”
听到了这份犹豫,那个为首的缙绅厉声喝道:“事情已经做下了,难道你还想反悔不成?”
“不,在下绝无此意。”那个乡绅咽了口唾沫,继而说道:“只是现如今,延平藩兵败,可是会稽藩却势头正盛。日后让那个杀神知道了,咱们怕是落不了好的。”
“呵呵,咱们先管眼下吧,到时候不行就说是被那个外乡人出卖的,与咱们无关。况且,老夫听说会稽藩与延平藩、李经略他们不和,才有了这一次延平藩的大举北上,没准张尚书死在池州他才高兴呢。”
………………
明军人数不少,而且是见过阵仗,受过专门训练的,战斗力自然远超于那些乡勇,哪怕武器装备低劣也无法改变这一结果。
乡绅们明白这一点,知道不能硬顶,但又害怕被人告发给满清官府,干脆做下了这番先款待后举报的两面派手段,为的不过是自保而已。他们这些乡绅与池州府、池州绿营以及池太道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更别说同年、同窗之类的关系了,也不怕碰上吃完原告吃被告的。只是张煌言所部就要危险许多了,不过这也不在他们的考虑范畴之内。
赶往青阳县举报的使者一路疾行,没过多久就来到了青阳县城,并且很快就得到了知县的接见。
只不过,接见是接见了,消息也送到了,但是青阳县这边也没有什么办法。池州绿营在昨天一早发现明军炸营,就追着一支较大规模的溃兵而去,想要捞到张煌言这条大鱼。不过那支溃兵却并非张煌言所在的这一支,而是一路向东北方向的凤凰山而去,照那架势是准备往太平府方向逃窜。
时间太短,池州绿营还没有接到太平府绿营已经解决了驻扎在那里的明军的消息,就一门心思的认定了张煌言是打算与那里的明军汇合,而后上船逃窜,什么也不顾的追了过去。这样一来,池州府就空虚了,青阳知县得到了消息却也只能派人去找,但却并非是想找就能找得到的。
然而,在这个没有无线电通讯,更没有卫星定位的时代,倒霉的池州绿营追错了方向,原本似乎已经被幸运女神抛弃的张应祥却再度得到了垂青。
“海寇张煌言就在青阳县,汝领步兵跟上,本帅亲提骑兵去追,绝不能让他们接近徽州。”
兵部尚书翰林院侍讲学士,外加上近期收复了数个府,对于这些绿营将领来说张煌言可以说是郑成功兵败南京后最大的一条大鱼,能不能翻身就全指望他了。
张应祥很幸运,但也很着急,毕竟越往南距离徽州就越近。说来可笑,徽州前不久还是他镇守之地,现如今却反倒是尽可能的离得越远越好。
事实上,在明军兵锋之下选择放弃徽州之时,张应祥就已经不在乎这些了。而现在,他首要的任务还是抓住张煌言,这才是日后清廷问责时的张本。
铁骑追击那些步行上路的明军,哪怕晚了几日上路,但双方的速度差实在不小,若非张煌言所部很快就进入到了山区,早就追上了。
入夜时分,张应祥以及他带着的那些亲兵、骑兵在一处山坳里修整。他们是追着车轮印和脚印追来的,只是这山林里实在阻碍视线,更影响行进速度,入夜后不得不停下来修整一番,到了第二日再继续追赶。
“大帅,发现贼寇了,他们就在往南十来里地的一处山坳里宿营。”
“好!”
这是个再好不过的消息了,此地往南,依旧是池州府的地界,距离徽州尚有近百里之遥,那里的明军是不可能大举而来的。想来真可谓上天在帮助他,但是张应祥却并没有操切。
“传令下去,今晚修整,明日一早便出发,争取在中午时追上贼寇。”
战而胜之,张应祥抱有绝对的信心,毕竟对手只是些溃兵,而己方却都是从河南带来的精锐骑兵。既然如此,那就让他们多活一晚上,总好过杀得痛快,却让张煌言那条大鱼趁夜跑了,那可就本末倒置了。
山坳里的明军举火宿营,张应祥严禁探马凑近了去瞅个清楚,以防打草惊蛇。忐忐忑忑的一夜过去,天亮时,探马回来禀告,说是明军正在拔营,准备启程出发。这时候自是要尽快追上去的,岂料张应祥刚刚下令出发,后面就有探马追上来,说是有一路清军也追了上来。
“该死的,定是那个知县多嘴,回去定撕了那厮的嘴!”
事关功劳,张应祥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只是稍一思量便阴沉着向那探马问道:“来了多少人,哪个府的,什么人带队,武备如何?”
一股子杀气逼来,那探马咽了口唾沫,连忙回道:“回禀大帅,来人不下三百,俱是骑兵,盔铠甲胄和武器皆是不差,具体是哪个府还不太清楚,不过为首的那几个军官却是穿着八旗军的铠甲。”
“什么?!”
不是绿营,而是八旗军,张应祥登时便是一脑门子的汗。绿营还好,八旗军可是皇上的奴才,身份远高于绿营,而他这个绿营将领也不是什么手握重兵、雄踞要地的大帅,不过是个丢了信地的丧家之犬罢了,差距实在良多。更何况,不下三百骑兵,这数量虽说比他少一些,可若是真跑出去一个半个的,那他还不如直接在此向张煌言投降呢。
形势比人强,张应祥只得亲自带着亲兵过去求见。不过真的看到这群清军,他却是庆幸起来了自己的选择。
来人俱是高头大马,身上铠甲俱是崭新,武器齐备。骑兵一个个在马上腰杆子直挺,目不斜视,显然是经过了严格训练的精锐。而为首的那几个八旗军,从甲胄上看的话,却俱是蓝底儿红边儿。
“镶蓝旗?”
张应祥没有犹豫,连忙凑到了那八旗军官面前,也不管对方是什么官职,恭恭敬敬的就是一礼。
“末将徽州总兵张应祥,敢问将军如何称呼?”
八旗军官一脸的倨傲,鼻孔几乎都要朝天了,听到张应祥的问话,嘴里面叽里咕噜的说了一大堆,直听的张应祥一头雾水。
“瞧你这厮也听不懂满洲话,本将乃是汉军镶蓝旗分得拨什库李名,我叔叔是汉军镶蓝旗固山额真三等侯墨尔根侍卫李国翰。”
这一副不是满洲八旗,胜似满洲八旗做派,再加上那一嘴的辽东口音,张应祥登时就信了一大半。等听到了后面那半句,张应祥的脸色更是瞬间就僵硬了下来。
李国翰是什么人,汉军旗里面从皇太极到多尔衮再到顺治最信重的武将之一,墨尔根侍卫就是当年皇太极封的。如今已是三等侯,名义上作为平西王吴三桂的副手坐镇陕西,但事实上却是等同于监军的人物。这样的大人物,一个侄子别说是分得拨什库了,就是个普通的旗丁他也得供奉着。
“那个,李将军,您的腰牌能不能给末将长长见识。”
张应祥话说的谦卑,但李名的手下们却大为不悦,不过那李名却也没有拒绝,只是一副瞧你也是没见过的模样便将腰牌扔给了张应祥。
接过腰牌,张应祥其实也没见过真的,人家既然敢给,他也只是象征性的看了看,就恭恭敬敬的双手抵了回去。
“现在信了?”
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看那表情,听那语气,根本不用说出来张应祥却也明白,而那个李名更根本就没有遮掩的意思。
身份的事情告一段落,那李名便向张应祥问道:“海寇张煌言可找到了?”
果然是来抢功的。
奈何眼前这个汉军旗小军官的背后却有个惹不得的大人物,张应祥却也只能据实相告。
“那还等着什么,赶快带路,抓到了海寇张煌言,好不了你的好处。”
大功变成了人家的了,张应祥心头火起,但是一想到这厮的背景,他的怒火就登时被一盆凉水泼了个干净。
然而,转念一想,若是能和这等有跟脚的人物拉上关系,日后也必是好事一件,于是他便连忙招呼手下直奔明军的所在。
骑在马上去追还要赶着车前进的步兵,终是要快上很多,很快他们就追上了张煌言所部的明军。
清军的骑兵突如其来,这支明军早已是惊弓之鸟,哪怕在镇上有过休整,士气也恢复了一些,但是亲眼看见大队的清军骑兵出现在眼前,慌乱却也是不可避免的。
“将士们,打退了这支鞑子,咱们就能转进到徽州修整。”
张煌言竭尽全力的鼓舞着士气,但却无济于事,若非罗蕴章和身边的随从杨冠玉拦着,只怕早就到阵前去了。
尚未见仗,明军已经开始要土崩瓦解,胜券在握的张应祥连忙下令全军出击,唯恐张煌言会趁乱逃走。
张应祥的部下开始策马冲锋,八旗军则完全是一副作壁上观的模样在后面督战。远处的明军一看到清军杀来,一下子就四散而逃,全无抵抗的打算。可是就在这时,旁边一声咳嗽,张应祥猛地想起来,并辔而行的还一位大爷等着伺候呢。
心头暗骂,但却也什么办法。眼见于此,张应祥腆着一张笑脸就转向那李名。岂料头转过去,看到的却不是那副鼻孔朝天,却是一只套着铁手套的拳头瞬间就遮住了他的视线。
明军并没有入镇,甚至就连罗蕴章也没有进去,不过镇上还是做了不少的饭菜款待明军,张煌言以及那十来个充当护卫猛士更是被郑而重之的请了进去。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张煌言便向他们提出了襄赞一些军需的要求。
商量妥了。
张煌言如是想,但并不以为意,如今的形势对他们实在不利,这些乡绅在乡间有威望不假,但也都有着大批的族人和家眷需要考虑,顾虑多了,难免会犹豫一二,但只要他们还能相迎,就说明他这段时间的苦心没有白费。
“人之常情。”
“看样子,应该是真的。”
话一出口,这些士绅富户和族长们登时色变。今天一早县里面就来人,意思就是现在池州府又不姓明了,改回去姓清了,让各处的士绅富户和各族的族长们看着,若是碰上明军残部,就将他们锁拿到县里面,重重有赏。
十来年前,这杨田镇姓明,而且还是姓了两百多年,后来鞑子来了,迫不得已改姓了清。前些时日,各处的士绅串联反正,池州的官吏绿营在兵威和檄文的刚柔相济之下也决定痛改前非,可是等明军兵败南京的消息传来,登时就又改回来了。
仿佛是在冥冥之中有谁听到了张煌言的话语,镇门那边一众士绅富户和各家的族长越众而出,径直的走过来相迎。
“还请张尚书恕我等老眼昏花,怠慢之处,还望见谅。”
“那又能如何,你能保证这消息不会走漏出去?”
“……”
“这该当然如何是好啊!”
从心里说,衣冠文明的感召存在,他们个人上还是心向大明的。可是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他们帮了明军,就势必将承受满清官府和绿营的惩罚。两难的处境一旦出现,选择就成了必然。
“本官是大明兵部尚书翰林院侍讲学士张煌言。”
张煌言在镇外高喊,镇子里的士绅富户和族长们遥遥望去,将信将疑,很快就都将目光投诸在为首的那个缙绅的脸上。
“要不给点粮食让他们赶快走吧。”
“只怕是请神容易送神难啊。”
“张尚书的人品还是值得信任的,没听过四分银子斩一士卒的事情吗?”
缺衣少鞋、无甲无盔的明军接到了命令,立刻用能找到的一切来武装自己。
削尖的木矛、结实的棍棒,甚至还有些别出心裁的,在棍棒上绑上了石块,充当石斧、石锤,不看衣冠的话非得以为是回归石器时代了。不过对他们而言,手上有了家伙,就能安心一些,至于好不好用、好不好看什么的,也没那个条件挑挑拣拣的了。
有了吃饱饭的希望,这些溃兵很快就被罗蕴章以及仅存的那些军官组织起来。探马虽然没有马,但是经验尚在,很快就找到了那个镇子。大军齐出,不过没有本地的乡民作为地头蛇的反应自是更快,明军抵近镇子时镇上的士绅富户们已经组织起了防山贼的乡勇,严阵以待。
阅读永历四年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