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穴居生活中

最新网址:www.washuwx.net

今年收集的菰米不够多,主要是胖子发现的晚了。等他想起来这回事,很多菰米都已经脱落完了。前世的时候,菰米就很稀有,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要不是胖子喜欢看杂书,还在起点的一些里看见过,也根本想不起这一茬来。

实际上,古代的时候菰米还是不少的,甚至是粮食作物之一。古人称之为“野米、茭米或者是雕胡米”,用它做出来的饭,就是有名的雕胡饭了。

只不过后来因为受到病菌感染,不再结菰米了,反倒是根部膨大,于是人们就改过来吃它的根部,作为一种蔬菜。在池城,人们称它为“高瓜”,更多的地方,人们是叫它“茭白”。

这样大雪纷飞的冬季,一罐子热腾腾的香滑的稀饭下肚,顿时让胖子鼻尖都冒出汗来,浑身都是暖洋洋的。即便什么调料都没有,吃的也是那么舒坦,况且菰米本身就有一种独特的香味。

坐在火堆边,胖子喝了点茶水,漱漱嘴。然后吹了一会陶笛,现在睡觉还有点早,该干点什么呢?要不,接着编藤甲?

其实这样的季节,最合适的还是棉甲,可是这会儿棉花还在美洲和阿拉伯印度那边呢,这辈子是别指望能看见了。皮甲又不会制作,只能是做藤甲了,毕竟还属于编织的范畴。

本来胖子就想做一点防护装备,后来看见那四个人之后,这个想法就更迫切了。但是一直忙于做越冬准备,就没顾得上这块。现在有了时间,但是可以慢慢尝试,反正之前也采了不少的藤条,做坏了也不怕,还能继续用来编绳子呢。

胖子记得,第一次知道藤甲还是在小时候看《三国演义》,有一章写到“诸葛亮火烧藤甲兵”,然后才知道还有这种铠甲。

当初查过资料后发现,其实藤甲的制作也很复杂,主要是材料的准备很麻烦,又要浸水又要晾晒。做完之后,还要反复浸桐油,至少两三年才能做成功。但是做成之后的藤甲,不仅结实轻便,而且对刀砍箭射都有很好的防护能力,落进水里也不怕,能当救生衣用,唯一的缺点就是怕火了。

不过考虑到这个时代的武器装备水平,以及猛兽的牙爪威力,应该不用那么复杂的制作工序也可以对付吧?

为了试验,胖子首先做了一面盾牌,这个应该比较简单,实际上就是他编藤筐藤篮的底部部分,但是要扩大一些面积,而且藤条相互要靠的很紧密,藤条之间的缝隙要尽可能的缩小。

按照记忆中的方法,将藤条浸水一段时间,十天半个月吧,然后拿出来晾干,开始编织盾牌。

编制方法与编藤筐也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就是别编成一个平面出来。最好要像斗笠那样,中间有点突出,侧面看整体是个圆锥形,当然圆锥不能突出的太明显。

然后在盾牌内凹的那一面,预留出三个半环形的把手。手臂穿过两个半环,手掌握住第三个半环形把手。试着挥舞一下,倒也蛮顺手的,尤其是很轻便,套在手臂上几乎没什么负担。

历史上,罗马军团的方形弧面盾和中世纪的骑士盾都很出名。但是罗马人用的盾牌略显笨重,虽然效果很好,但是体积太大了,那是军团作战时候用的。

骑士盾虽然轻便,但是只适合骑战,胖子也用不上。所以他选择了圆盾,不仅因为圆形的遮蔽面积最大,也因为胖子只对编成圆形最有把握。

可惜没有桐油,不然就可以浸泡盾牌了,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藤条的韧性和强度,还可以抗腐蚀和防水。不过在现在的条件下,榨桐油的事情还是算了吧,胖子估计十有八九是搞不定的。

不过因为胖子已经掌握了捕杀未成年鳄鱼的技术,所以得到了不少鳄鱼皮,所以他打算弄一些鳄鱼皮甲蒙在盾牌上,双层防护,更有安全感了吧?

做完了盾牌,胖子开始编头盔。他直接仿制工地上的安全帽,在国家规定出来之前,工地上很多工人使用藤制的安全帽,又结实又透气。胖子以前见过很多次,只是这个编起来有点复杂。

而且头盔还要编成双层的,才能防冲击。胖子打算以后出门都带着安全帽,这样即便被树上的木头掉下来砸中,受的伤害也不会太严重。

和安全帽不同的,是头盔还有护颈和护脸。无奈之下,胖子只能把头盔分成几个部分,分别编完之后再连接到一起,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可以防护头顶、面部、两颊和后颈的头盔。

猫冬之后,胖子已经做好了盾牌和头盔,只剩下身体部分的藤甲了。慢慢来吧,冬天还长着呢,不用急于一时。

渐渐地,胖子有点困了,打了个呵欠,算了,还是去睡觉吧。睡起来再接着干。到了床边,胖子拍了拍床垫,直接躺了上去。在洞里,胖子总算给自己弄了个像样的床铺。

原理和窝棚里的床差不多,两个架子,中间架着床框。只是这次作为床档的木棍多了点,相互用藤条绑好之后。胖子用树皮布做了个床垫。双层的树皮布,周边缝好做成口袋形,里面塞满了香蒲的绒毛,然后封口,睡在上面倒是也有点厚实的感觉。

树皮布上铺着金猫皮,睡在上面之后,盖着用竹鼠皮缝成的被子,还是很暖和的。

睡觉了,反正时间多的是,睡到地老天荒才最好。

那么,胖子为什么会种植高瓜呢?这个太巧了,后世里,高瓜除了是蔬菜,还是一种观赏植物,公园里经常可以见到。作为一名负责任的,并且监理过好几个园林工程的监理工程师,怎么会对高瓜的种植一无所知?没吃过猪肉至少见过猪走路吧?

煮稀饭需要不停地搅拌,这样煮出来才够香滑浓稠。说起来,胖子一直都以为粥和稀饭是一回事,后来看了一本关于厨师的之后,才知道,原来粥和稀饭不是一码事。稀饭是单纯的米加水做的,熬粥则还要加上高汤等调料。

胖子摸着脑袋想了半天,一拍大腿,终于是想起了菰米饭或者说雕胡饭这回事情。可惜时间已经晚了,很多的菰米都已经脱落掉或者是被动物们吃了。他采集了半天,跑了好几个地方,才收集了这么两罐子。当然要好好珍藏,慢慢品尝。

搓掉外皮又晒干过后的菰米,两头尖,中间圆,棕褐色的外表。一厘米多一点的长度,直径一两毫米左右,比普通稻米要大上不少。捏在手上有点油质的感觉,又硬又脆。煮粥肯定很好吃,胖子还没有尝试过呢。

不过,要是明年有时间,就试着种植高瓜。不怎么需要管理,还有菰米可以收获,多好的事情啊。

挖出来的野葛的根部,就是葛根了。这玩意儿很有用,既可以当做食物的补充,又是一味中草药。受外伤或者被动物咬伤的时候,还可以用葛根煮水冲洗伤口。

挖出的葛根清洗干净之后,切成小段,蒸熟了就可以直接吃,但是胖子不大喜欢这种吃法。因为这样吃是降火的,而且嘴里总觉得很苦。要是想将葛根长久储存的话,那就得继续进行加工,做成葛粉才行。

按照传统的制作葛粉的办法,需要捣臼等各种工具,但是一时半会的让胖子上哪里找这些个去?于是变通了一下方式,直接用砸的吧。虽然效率不高,但是能用就行。

白沙湖的岸边,就生长着不少的野高瓜,一丛丛的,长得茂盛而高大,黑水鸡或者苦恶鸟等很喜欢在高瓜丛中躲藏或者筑巢。

胖子一开始是想等天凉了就去采高瓜吃的,结果一直没顾得上这一茬。等他想起来要去采高瓜的时候,却意外发现了高瓜的种子,而根部却没有印象中的那么膨大。这是什么情况?

但是吃葛粉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调剂吧,用作下午茶?或者垫垫肚子?专门吃这个能吃得饱吗?要不,奢侈一把,煮一罐子菰米饭?可是好久都没有这样烧过饭了,胖子用电饭煲用了几十年,现在用火来烧干饭,要是烧糊了岂不是可惜?干脆,煮稀饭吧,享受一回。

取出一只带耳的罐子,装上水,从火堆上把煮茶水的陶罐换下来。又打开一只陶罐的盖子,从里面抓出一把棕褐色的菰米,放进火上的带耳罐子里。想了想,胖子又抓出了半把丢进去煮,然后仔细的把储存菰米的陶罐盖子盖好。

先把葛根的外皮削去,皮里的纤维很多也很长,可以用来编织。去皮后,把里面的部分切成小块或者小条,经过风吹日晒,先进行脱水。然后削一段树干做成棒槌,在石头上开砸吧。一顿猛捶,把去皮的葛根全部砸碎后,丢进坛子里,加水搅拌,得到浑浊的黄白色溶液。

然后再拿来一个罐子,口上蒙着布用作过滤,把溶液倒进这个罐子里,原本混在在其中的纤维和碎块等杂物就都被过滤掉了,溶液基本变成乳白色。然后经过沉淀,罐子底部就留下了一层白色的葛根淀粉。

胖子认识野葛,完全是因为他丈母娘以及他老婆的大姨的原因。她们都会做葛粉,有时候还会去挖野葛。作为女婿,胖子当然要去帮忙。一来二去的,自然也就认识了。

野葛的生长都是一片片的,找到一株就等于找到了一片。胖子拿着工兵铲,吭哧吭哧的挖了半天,很快就存储了好几背篓的量。

撇掉罐子上半部分的清水,再经过干燥之后,就得到了葛粉。当然,这时候细腻的淀粉已经板结成了块状,更好收集和储藏。吃的时候,可以煮,也可以用沸水冲。

前世的时候,基本上吃葛粉都是用刚烧开的开水冲的,经过快速搅拌,就成了半透明的胶糊状,加点糖,好吃得很。而且很重要的一点,这玩意儿解酒,根据胖子的亲身体验,效果很显著,和绿豆汤有的一拼。

不过胖子冲葛粉的手艺不好,经常冲不熟,里面有白筋,要不就是成了粉糊没有粘性。所以一般他自己动手都是用煮的,这样更简单一点。

今天醒过来的时候就已经是中午时分,所以算是省了一顿早饭,到了现在,胖子觉得又有点饿了,大约是运动之后有所消耗的缘故。只是晚上吃什么呢?

中午吃了熏肉,晚上是不是换换口味?要不,试试看葛粉?可是那玩意也不饱肚子啊,用来当早饭还差不多。

胖子搬家之前,收集了不少的葛粉。前两次环岛,胖子都在齐山上看见了这种藤蔓植物。现代时候,池城有很多的野生分布,但是大多数人都不认识了。

阅读远古求生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