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拨改贷
80年代开始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逐渐地将国家财政对企业的财务责任转移到了银行身上。
政府对国有企业采取了拨改贷的政策,本来应该由财政拨款的资本金,技改资金,固定资产投入和流动资金等,主要依靠银行资金。
当企业发生亏损的时候,政府也几乎不再给予企业财务补贴,而是由国有银行对其债务延期或者追加新债。
叶简明虽然现在还没有资金建造大楼,但是先把地屯起来,前期做好规划设计,过个2年,估计就可以开始动工建设了。
在诸事繁杂中,那些愿意留下来工作的人,叶简明都接收了,叶简明对于原先两个信用社的人事没有做较多的变更。只是把海门信用社的胡建调到了龙翔去负责。在海门银行内部提了原先胡建的副手负责,因为他们两个成立背景,管理方式比较相同。
但贷款审批,目前统一收到山河的授信部中,控制了这一块,也就控制了总的风险。
另外,金库也统一设在山河的金库,金库管理上面,叶简明设置了严格的管理,另外也安装了监控体系。
总不能吃一鉴,一智也不长,虽然是发生在别人头上,可惜后果是自己承担了。
人才还是制约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不然的话,直接把两个信用社吞下消化也可以。
又过了几天,终于从吴志新那边得知,国家体改委和人民银行的人要过来了。
迎接的准备已经做好。合并的方案已经制定,山河城市信用社将改制为股份制银行,并出资4000万元收购包括龙翔、海门等在内的16个城市信用社,通过定向增发的形式募集资金。
市政府办公会议一致通过支持山河城市信用社的改制及兼并行为。
而叶简明也想好了变更后的名字,就叫海州银行,没办法,想不出一个通用高端的名字,另外,也是考虑到未来有一段较长的时间可能要局限在海州,取这个名字也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认同感。
再说,叶简明还问政府在海门拿了一块地,面积为50亩,虽然现在还有点偏僻,但是政府已经做好了规划,未来将是海州的中央商务区。
叶简明还想多拿一点,但是政府就是不肯给,规划中这边的是一个高密度、高容积率的建筑群,要不是叶简明说要建海州第一高楼的地标性建筑,政府都最多只肯给10亩地,这50亩还要政府更改整个地块的规划。
但是得到的好处却因为挤兑又比原先降了很多。最大的好处就是争取了时间和生存的空间,而这是最重要的。
对叶简明来说,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什么大问题,就怕钱也解决不了问题。
因为对叶简明来说,很快又会有一大笔资金了,就是国家开办证券市场的老八股,只要能买到,不用多久就能翻很多倍。
加上开业时候的活动,即使前段时间,海门那边发生挤兑,也不影响人们对山河城市信用社的信任。
大家又不是聋子和瞎子,生意做的好坏,大家看的见。
又有人说那边龙翔和海门挤兑时,最后都是山河城市信用社出的钱。
所以,那些国有银行的负担会越来越重,直到90年代末政府剥离这些不良资产,银行才又高速发展起来。
算下来,叶简明为了这两个地方的准入是真的花了大价钱了。
那些国有大行负担还要重一些,国有银行系统的坏账占国有银行贷款的比重很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是由于我国的特殊体制导致的,国内原来都是计划经济,企业都是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成立时,需要资金时,打报告申请。
理事长叶简明在山河好大的名声,给员工奖金都发一万,一下就发了好几十万,人们猜测他自己至少赚了几千万。
所以,叶简明担心的事情,实际并没有产生。
看到的人们都说山河城市信用社实力好,信誉好,服务好,办业务方便、快捷。
另外,前期的准备工作也使当地大部分人都知道,我们这边的开业时间。
群众有自己的判断,如果信息公开的话,虽然现在信息也是朦胧,但是离事实也八九不离十。国内很多人实行韬光养晦,讲究财不露白。实际上,信息的公开才是获取人们信任的方式。
真正的企业信息公开要到公司上市,而公司上市后还有各种隐瞒、拖延。譬如业绩预报说前三季度盈利,结果年度报告的时候,出来一个年度巨亏,明摆着忽悠大部分的股民。
叶简明最终还是先拿下了海门和龙翔两个信用社,共花费了300万元,看起来好像不是很贵,但是考虑到要承担龙翔的那280万的损失,另外,两个信用社还有一些遗留下来的不良贷款,因为是政府背景的银行,有时候政府的话又不能不听,特别是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上,这方面不良大概在300万元左右,这个比例还算好的。
霹雳啪啦,霹雳啪啦,鞭炮声传四方,这次叶简明也没有搞什么仪式,就这么简单的鞭炮打一下,告知邻里,使他们知道,我们这边开业了。
到是前期准备过程中,有很多兄弟企业都送来了横幅,整个银行除了正门这边外,都挂了祝贺的条幅,人们一看其内容,都是山河知名的一些大企业。
而大门的门口则一路花篮排过去。
阅读重生之超级银行家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