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集思广益
就这样,在大众军功赏赐比较广泛、也有不少北地移民之人的长兴县、数以千计的适龄少年之中一场暗中的考察选拔为目的的集训也很快展开了。取胜之后的张小磊大致的战略也已确定:自己的力量既然并不取决于传统意义上多多益善的兵源人口,那么四处攻掠和扩大地盘就不如巩固与凝实自身更为重要了。
“大家不要笑。。。”张小磊严肃的说道:“从现在开始,你们也算是半个主人了。我这个少主这些年来其实当的不好。能遇到你们这么多能够经受的起考验的可靠人。这全是靠父亲,我自己的做人能力什么样,自己可是有所了解的。当然,我这个人比较直,也打开天窗说亮话,大家这么信任我,也是因为我有一些独特的才能可以带来别人带来不了的利益不是?可是并非所有人的优劣都我一样。你们自己提出意见的时候最好量力而为,好好反省反省自己以后能够做到什么样的律己程度,不要提一些不太实际的要求,而且大家要知道:今天的这个会,可是为所有人的安危厉害服务的,可别打哈哈。。。”
“我觉得,少主能够在某些事情上卓有成效的窍门就在于赏罚,而且把赏罚分明这一点做到了极致。总体上看又是以赏为主,犯错的时候也完全不顾忌人情,按照规矩来。我想,我们的炮比官府那些工匠们做的好,就是因为我们舍得给下人们优厚的待遇、足够的赏赐。同时,不因恶小而不罚。人们对待少主那些看似严格苛刻的标准和做法也就没有了多少怨言。”
“是啊,我听说这江南一带很多下人的老婆就是事实上主人的小妾。甚至没有什么人记得下人的婚事的,都是下面的人自己想办法争取主人的同意,从来没有如同少主一样时时记挂着像我们这种身份的人的婚配。”
义子这种提法一时也让张小磊有些为难。自己的年纪毕竟是硬伤,搞的太虚伪也会遭人闲话,这就不好了,但说到改名,张小磊才想起来阿熊阿豹还有其他几名家丁的姓名拜并没有多少文化的张世功所赐可并不怎么雅观,就回道:“算了,我喜欢的品质就是为诚为实,开诚布公。你们都是老大不小的人了,会真心认我这个少年父亲么?不过一家人,但同时也是你们的家主,问题不大。阿熊阿豹,我知道你们跟随父亲很久了,父亲当时也没有读过什么书。收留你们的时候也没有在意起个像样名字的事。这样吧:从今天起,你们就叫做张勇和张诚好了。勇敢、诚实、忠诚,就是我对你们最重要的期望。这仅仅只有勉励的意思,绝不是像其他穷人家那样缺啥补啥。。。”
就这样,在自己的十几名亲信中集思广益了一番后张小磊还是觉得会有什么缺憾,就暗中差人从长兴不少像样的读书人乃至家风比较有名气的人家那里请教治家之术。随后,用这些集思广益来的东西整理,并补充上自己的一些理解和看法,又经过亲信们的不少讨论。然后整理成专门的内部读物召集包括一百二十六名伍长在内一同组织学习,之后才展开从整个长兴县的跟自己口音类似的同乡中选拔人才补充原有队伍内基数有限的问题。扩编后的禁卫营与亲信私兵之外的人的由邓敏、春杏、杨红儿与杨雪儿等人共同负责。什么人可以信任张小磊还是心中有数的,但对自己的识人之内有所了解的张小磊可不想被“宫斗”那最好的办法其实也就是一视同仁,并也告诫过自己的身边人:自己的继承人会通过某块公认的牌匾之内定期检查的密封遗嘱确定,而且并不一定从自己的下一代中选择,后代的后代也有机会。收养的义子也有机会。这样一来,厉害不大,应该也就不会太过麻烦了。尤其从清代宫廷相比汉代宫廷似乎后宫内不再那么血腥,殉葬的减少和合理的退役制度可能就是重要的原因了。
阿豹和阿熊的先后发言并没有让张小磊动容,因为这似乎还是没有什么亮点啊。
不过赵管家虽然不是多么出类拔萃的人物,还是提到了让张小磊多少有些注意的一点:“赏罚不吝啬不顾忌是一方面,人也很重要。过去我曾经听我当年的一位同窗兄长讲过:人与人确实存在很大差异,管人不如选人,选对人方可事半功倍。要是人不可靠,并不是良好的管理所能左右的。所以六韬中在选人鉴人方面就花了很多功夫。。。”
当然,张小磊没有忘记自己是个豪强封建主的本质,红色年代正规国家政权在特定项目上的某些做法可不一定是自己这种落后势力能够轻易效仿的。
想到这里,张小磊首先在自己身边的十几名亲信的内部开了一个“诸葛亮会”,主题就是:怎么样确保奴仆选拔的可靠性,在管理家奴方面,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让张小磊想不到的是几名平日里似乎十分没有存在感的亲信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听说古时的北方有义子制度,说书人似乎有提到过,不知道我们能否拜少主为义子。。。”
“是啊,我还听说有的义子还要赐姓赐名呢,要是我们也能像张忠一样。。。”
张小磊一开始很想在管理上发明创新一番,也学学当年那孙武练宫女。但这一年来的经历还是让张小磊明白有些方面是自己擅长的,而在管理方面?那绝对是自己这种重度理科直男癌的短板命门之一。不过对此有着理科生思维的张小磊也有自己的办法。
自己似乎从某左派贴吧上看到一篇评价当年新中国从原子弹到氢弹为什么时间很短而且一次成功的文章,虽然张小磊对于极左思想并不是非常赞同,但是并没有网络上常见的门户之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别人说的有道理,就算完全是脱离历史事实的胡说八道,又为什么不试试呢?实践出真知嘛、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嘛。
据说因为当年两弹一星事关中国命运,很多传统中国社会下的旧习气旧习惯都在特定的政治环境下被压制了。一个技术员也能和两弹元勋拍桌子辩论。至少在某一个范围内从来没有什么学阀、学术权威、等级主义的影响。国内某些领域工业体系中那种严重的设计与生产脱离、设计生产少考虑用户等很多传统弊病估计应该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看来集思广益的作用还是好嘛。
阅读明初第一豪强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