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上古汉语(下)
老头高兴的说:“这小子也跟你们说过这件事,这件事情是真的。我当时在场,现在想来都可乐,直接把刘复骂的没了脾气,从那个时候再也不敢趾高气扬了。我们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正式研究标准语的,当时很多名家都参加了。”
老人继续说到了民国初期,当时预定为官方语言的国音是南京话和北京话的结合。其实,平翘、前后鼻、尖团区分、部分音调按照北京话,而部分韵母、入声音调按照南京话,成为一个京音为主兼顾南北的符合普通话。
“看到了,现在的所谓的官话还有普通话什么的只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不是固定不变的!”我对唐云馨还有万珊珊说。
听老爷子解释到这里,万珊珊惊讶的说:“啊,这么麻烦啊。”
老头笑着说:“研究现代的汉语已经是都麻烦了,要是研究古代的就更麻烦了。就像是揪住线团的一个小线头,慢慢的才能像是抽丝剥茧一样。说实话,这已经是比较简单的,因为毕竟还有文字作为参照。要是一些没有参照的,那么谁也读不出来过去的音了。”
“那么我们就是用那个什么中古汉语去推论那个上古汉语,然后用上古汉语再去解读出录音?”唐云馨试探的问老头子。
钱老爷子耳朵一扑闪,看的我想笑,他继续说:“没错,我现在这么大费周章的教你们是有原因的。”
我们现在的汉语就是叫做近现代汉语,这些近现代汉语是继承与近古汉语,就是近古代汉语。近古汉语是继承中古汉语,中古汉语是继承上古汉语。至于上古汉语是不是继承远古汉语,到现在没有资料说明。有的也说近现代汉语直接是继承中古汉语,没有神额么近古汉语这一说。总之是学术问题,这已经是无关紧要了。
上古汉语指的是商朝至汉朝时期的汉语。上古汉语的构拟不建立在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基础上,因为汉语非采拼音文字,不能从据于不同时代的“拼法”来推断古时的读音。这一原则和印欧语不同。
“那我们学的拼音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唐云馨倒是找毛病找的很快。
我爸替他老师回答说:“这是新中国建立之后才用拉丁自语作为音标的,以前是没有的。以前主要是用切韵还与文字部首笔画变化来查字的,和现在完全不一样的体系。”
上古音研究的基本方法是从中古汉语(《切韵》音系)倒推上古音。在中古音的基础上,可以用《诗经》的韵部和谐声系列(形声字)来推测古代的发音,还可以用汉语方言的存古特征和一些外部证据。
“这就是刚才那个小姑娘说的用近古推中古,用中古推上古!”老头解释说。
能够研究的方法只有两个,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文字资料。中国的诗词歌赋不像是其他国家的一些所谓的诗歌,中国所有优美的文章都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就是文章的韵律。所有的诗词歌赋都是有韵律的,没有例外的情况。我们有的时候读一些古时候的诗句,没有感觉有韵律,那是因为根本不是用现在的读音写成的。
所以我们可以研究这些诗词歌赋文章,可以找出它们中有规律的那一部分,这一部分有规律的就是这些诗句的韵律。只要能够找出这些韵律,就可以知道这些字在那个时候是怎么读出来的,然后继续推论出其他的读音。
老头解释说:“你说的那是地质年代,不是语言。我刚才已经说过,古汉语分为了好几种,都是以时期为主要分界线的。最早的就是远古汉语了,但是这种远古汉语其实现在谁也没有一个确切的分界线。有的人说是商周之前的时候,有的说是夏商之前的时候。我个人的研究是比较倾向于商周之前,也就是有文字记载之前的。中国现有的最早的风文字是商朝时期的甲骨文。既然已经有了文字,那么就证明语言已经有了相对于完整的体系。”
要知道远古的汉语到现在是谁也看不到了,有文字记载下来仅仅是那部分到现在也让人头疼的甲骨文。从一些书籍记载来看,远古时期的人们相互交流,特别是在中原地区,已经能够形成了一个范围比较广的统一语言区域。因为出土的一些远古部落的文物一些图形还有结绳记事的例子看,这些隔着很远的部落之间的记事方式竟然是差不多的。
因为远古汉语早就不可考了,所以我们现在能够研究的时间最久的只有上古汉语了。要知道古代的时候也不是向我们这个时候一样,还能够拿着录音机给你录下来,顺便把你的图像也一起。那个是时候可是最基本的唱片机都没有,因此当时的人说话根本谁都没有见过。
我听到这里突然打断老头的话说:“也就是说唐朝时期的那些话是很大一部分沿袭先秦雅言的?”
老爸替钱老头说:“没错,是这样的,中古汉语继承了接近一半的上古汉语。所以所高丽文还有日语中的发音都保存了这些读音。”
我恍然大悟说:“我说我为什么能够用日语的读音还有思维听懂里面的一些词语。”
老爷子看我教育那两个女孩,就对我说:“你少说人家,按照学科来说你的专业跟这个也相当的贴近。但是自己也学的乱七八糟的,要是以前你早就挨板子了,你爸也一起,爷俩谁也逃不掉。”
“对了,老爷子,您刚才说中古汉语还有上古汉语什么的,是不是也和地理上的什么中古宙显生宙差不多啊!”万珊珊对这个似乎很有兴趣。
而北京音是在元时旧北平话与南京官话(明都北迁时北京城内南京移民过半)相融的基础上,融入满族语音的一些要素而成。到清代中后期,北京官话逐渐取代南京官话取得国语的地位。
唐云馨听到这里点了点头说:“来之前冰阳给我们讲过您的老师章太炎先生和刘复刘半农先生的事情,那个故事里面就有关于普通话当时称之为白话和北京话论述。和您说的完全是一样的。”
“没错,日语中保存大量中古之前的汉语发音,就是因为借鉴中国的古汉语。所以日本东京地方的日语也就是他们国家的普通话,他们自己也称之为雅言!”老头解释说,“当年太炎先生东渡日本同中山先生谋求革命,特地研究过。我师从太炎先生,所以才知道这些。”
但是到了宋朝之后,标准语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几乎把雅言都丢弃了。这其中中国最大的两次迁徙是最大的原因,从此雅言就几乎失传了。宋代国语称“正音”、“雅音”。元代法定蒙古语为国语,主要为蒙古族使用。后以元大都(北平)汉语语音——北平音为标准音,称为“天下通语”。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标准语称呼很多,不同朝代也有所不同,有雅音、汉音等。现代汉语诸方言的语音,以及日语、韩语、越南语的汉字读音,都是源自中古标准音的。按对中古标准音入声字的继承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是汉语方言分类的重要方法之一。
隋朝统一中国,编《切韵》,以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为基础正音,南北朝官音融合形成长安官音(秦音)。唐承隋制。隋、唐国语为“汉音”,或“秦音”。隋唐都长安,并以洛阳为东都,此时中原及关中汉音在与各民族交融后已有所演变。
明以中原雅音为正,明前中原地区经多个北方民族融入,江淮地区的“中原之音”相对纯正,官话遂以南京官话为基础,南京官话为汉语标准语。永乐年间迁都北京,从各地移民北京,其中南京移民约40万占北京人口一半,南京话成为当时北京语音的基础,而南京官话则通行于整个明朝。
明、清时期国语称为“官话”。明朝及清朝中叶之前中国的官方标准语一直是南京话。周边国家如日本、朝鲜所传授、使用的中国语也是南京官话。明清时期来华的西方传教士所流行的是以南京官话为标准的中国话,民国初年西方传教士主持的“华语正音会”,也以南京音为标准。长久以来,南京话以其清雅流畅、抑扬顿错的特点以及独特的地位而受到推崇。
清初名义上以满语为国语,随后汉语官话成为国语。清朝以来,北京官话逐渐分化出来,作为汉语标准音的官话从而逐渐分为南京官话和北京官话两支。清代早期,南京官话仍为汉语主流标准语,雍正八年清设立正音馆,推广以北京音为标准的北京官话。
老头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这里面究竟说的是什么,只是在慢慢悠悠的讲着那些枯燥的知识,我们只能耐心的听着。
我丧气的说:“那您也不直接告诉我们啊,您还是继续往下讲吧,我听着。”
西晋承袭汉代,以洛语为国语。永嘉之乱,洛京倾覆,东晋迁都建康(南京),洛语与中古吴语结合形成金陵雅音,又称吴音,为南朝沿袭。
阅读长生秘闻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